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83)
- 作品数:20 被引量:581H指数:12
- 相关作者:郑江淮高彦彦张良悦刘东赵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莫纳什大学淮海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企业家职能配置、R&D与增长方式转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论证了依赖于创新推动的增长方式是由企业家职能配置启动的,这取决于企业家职能对人力资本质量与研发投入的高水平要求,同时也受到资本、劳动力再配置条件与政府管制的影响。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实现长江三角洲...
- 郑江淮曾世宏
- 关键词:企业家职能
- 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被引量:21
- 2007年
- 计划体制下土地征用的"产值倍数法"补偿标准是导致失地农民补偿不足的制度性根源。这种补偿只是对农民在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收益的补偿,而未对获取这种使用权收益的资源禀赋进行补偿。在目前的农地制度下,土地是农民依托于集体土地共有制下的一种资源禀赋,是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土地征用中应明晰土地发展权,并保障土地发展权收益对失地农民资源禀赋的补偿,从而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转换和社会保障的安置。
- 张良悦
- 关键词:土地征用土地发展权失地农民
- 私序的功能与转型:一个述评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区分了私序和公序、纵向一体化在交易治理上的差异,分析了私序在节约交易成本、保证交易安全上有着与公序、纵向一体化不同的治理过程。指出了以声誉为基础的关系型社区内的自我执行、非正式的第三方执行和自主治理的私序的作用方式、私序的负面效应,以及经济转型国家的私序变迁特征。公序逐渐改善的过程伴随着私序的不断恶化,这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暂时的损失,新的治理制度不能被期望短期内就能达到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试验和学习的试错期。
- 李艳东郑江淮
-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46
- 2008年
- 开发区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转型制度"形式,正在经历一个企业"扎堆"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本文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检验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集聚因素与技术升级对"落地"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从而揭示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企业集聚的性质以及演变为产业集群的趋势。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进驻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政策租",由此导致开发区企业"扎堆"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集聚效应:靠近要素或者靠近市场的好处。企业一旦"落地"开发区,尽管它并不必然与关联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但其技术和市场行为必将与当地政府和产业关联要素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因此,在产业转移和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导致"政策租"耗散的情况下,基于开发区的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开发区的非政策性的集聚效应。
- 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
-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
- 理解行业协会被引量:27
- 2007年
- 行业协会是同行业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集中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形成主要源自于交易成本的节约或者租金的创造。它的职能不仅是联系政府与市场,而且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是行业协会职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内部治理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人一票基础上的投票制度,这也是行业协会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的私利组织转化成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私利政府的基本保证。行业协会的绩效是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促进行业发展、提高治理效率。东欧转型国家的行业协会都是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解体后组建起来的,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解体导致企业之间交易关系纽带断裂的缺陷。
- 郑江淮江静
- 关键词:行业协会经济治理市场秩序
- 从劳动力流动到区域产业转移——江苏双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机制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 郑江淮高彦彦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产业空间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 张良悦师博刘东
- 关键词:城市化农地非农化政府驱动
- 技术能力、价值链位置与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来自苏州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 我们把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概括为两个主要的方面: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和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企业的技术能力增强了企业供给优质产品的能力;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则决定了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应对和塑造市...
- 高彦彦刘志彪郑江淮
- 文献传递
- 从城市偏向到城乡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被引量:21
- 2010年
- 城市偏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主导性政策选择。本文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史,把政府行为置于研究的中心,理解城市偏向经济政策演变的内生机制。研究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偏向是政府赶超的必然结果,而转型经济下的城市偏向则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必然产物。持续的城市偏向导致累进的社会成本,从而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契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用于刻画政府主导下城市偏向的内生演变机制。
- 高彦彦郑江淮孙军
- 关键词:政府行为
- 期权式合约、可置信承诺与订单农业的自我履约机制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把期权式合约的思想引进订单农业,分析订单农业的自我履约机制。期权式合约可以使农户的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但是这种绩效的前提是企业做出的承诺必须是可置信的。通过向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企业可以显著地提高自身承诺的可置信程度,从而建立"互相锁定"的关系,促进签约双方形成有效的自我履约机制。
- 陈英武高彦彦
- 关键词:订单农业可置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