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H2002)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H2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邓邵平杨文斌陈瑞英林金春陈孝云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杉木间伐材高温热处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5
- 2009年
-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时纤维素也开始分解;氧气氛围对糖残基的热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3412,1050,898cm-1附近相关糖残基,1736cm-1附近相关C■O以及2907cm-1附近对应C—H的吸收强度的变化也表征出热处理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 邓邵平江茂生陈孝云谢拥群
- 关键词:杉木间伐材化学成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人工林杉木木材力学性质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7
- 2009年
-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分别用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在温度为180,200和220℃对其分别热处理1,3和5h,研究试材的抗弯强度(MOR)、抗弯弹性模量(MOE)、顺纹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同时对处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处理材横切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林杉木试材的4种主要力学性质对不同条件热处理的响应程度不同。无论是空气热处理还是油热处理,试材的MOR,MOE,顺纹抗压强度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下降幅度增大,相比于时间,温度的影响更显著;180℃热处理1,3和5h时,试材的MOR,MOE与对照比未发生明显变化(降幅在3%以内),而顺纹抗压强度则明显低于对照,两介质中降低幅度分别在3.29%~9.58%和3.89%~7.18%;200℃以上处理时,不同时间处理的3种主要力学性质不仅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各性质间的差异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180℃热处理时,试件的径面硬度和弦面硬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00℃热处理3h时,试件的硬度达最大,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后热处理试件的硬度开始降低,220℃热处理5h后试件的硬度又明显低于对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4种主要力学性质的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处理材,当温度高于200℃时,两介质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热处理过程中木材主要化学组成与横切面微观结构变化的差异,反映了4种主要力学性质对不同条件热处理时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 邓邵平杨文斌陈瑞英林金春
- 关键词:人工林杉木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