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SH016)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立波赵定东朱励群马丹王炳德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权力尊崇与依赖——辽宁职业声望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过计划经济体制的洗礼,在应然性上应当表观出与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辽宁职业声望的调查,以2006年的937个辽宁城镇居民的调查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相关调查的比较发现,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密集的辽宁的职业声望评价已经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特点,特别是在职业声望评价中行政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折射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干预对社会心态的深远影响。
- 王立波王炳德
- 关键词:职业声望
- 社会转型与辽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对三普、四普和五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广东、浙江两省以及全国总体变迁趋势的差异,发现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例上升和工业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这两种趋势表明单位制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处于一种复杂的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职业结构变迁过程的形成,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原有体制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王立波
- 关键词:社会转型
- 中国与俄罗斯职业结构变迁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从资源继替关联和生活面向的角度分析职业结构变迁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中国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转型之初政治与经济集中管理的权力格局从结构上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或相似性,这就赋予了职业结构变迁比较研究的前提。资源继替关联在两国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而生活面向对于中国的正面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俄罗斯。俄罗斯的内向型生活面向决定了其职业结构变迁的突变性与不确定性,而中国人的外向型生活面向决定了其职业结构变迁的渐进性、自主性与可预测性。
- 赵定东朱励群
- 转型期辽宁代际职业流动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社会转型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代际职业流动的状况说明,先赋因素的父亲职业对子代职业流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辽宁存在较高的代际职业流动率和向上流动的趋势,但是优势职业被优势群体所控制的倾向也非常明显,生产工人等职业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代际继承性。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职业流动的结构性制约依然存在。
- 王立波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