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77)

作品数:29 被引量:541H指数:14
相关作者:白中科赵景逵张前进魏忠义王改玲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西省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矿业工程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露天
  • 14篇煤矿
  • 13篇露天煤矿
  • 11篇复垦
  • 8篇生态重建
  • 8篇露天矿
  • 7篇土地复垦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壤
  • 5篇排土
  • 5篇排土场
  • 4篇大型露天煤矿
  • 4篇生态
  • 4篇复垦土地
  • 4篇安太堡露天煤...
  • 3篇植被
  • 3篇土地复垦与生...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群落

机构

  • 26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山西省生物研...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平朔安太堡露...

作者

  • 29篇白中科
  • 7篇赵景逵
  • 6篇张前进
  • 5篇魏忠义
  • 4篇马锐
  • 4篇王改玲
  • 4篇陕永杰
  • 4篇李晋川
  • 3篇王文英
  • 3篇郭青霞
  • 3篇韩武波
  • 3篇秦俊梅
  • 3篇郝蓉
  • 2篇曹银贵
  • 2篇孙泰森
  • 2篇张美萍
  • 2篇李俊杰
  • 2篇冯两蕊
  • 2篇张继栋
  • 2篇崔艳

传媒

  • 5篇煤矿环境保护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煤炭学报
  • 2篇2006’全...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山工程扰动土”人工再造的概念、方法、特点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7年
提出了矿山工程扰动土人工再造的概念、方法及特点,认为土壤人工再造即主要通过人为措施再造土壤,是矿山破坏土地的土壤恢复与重建。矿山工程扰动土人工再造的实质问题是土壤剖面的重新构造,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适宜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再造土壤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土壤剖面再造的一般方法。同时,以山西平朔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六大成土因素对于矿山工程扰动土这种特殊的人工土壤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人为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建议在人工土纲下独立出一土类“工程扰动土类”,并根据扰动类型的不同,将工程扰动土分为工程堆垫土、工程下陷土。
李俊杰白中科赵景逵李勇
关键词:土地复垦
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52
2001年
根据 1986~ 2 0 0 0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 ,论述了原地貌土地整治中不曾涉及和以往中小型露天矿废弃地复垦中很少涉及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1)大型露天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类型、过程对效益的影响。(2 )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大型露天矿区未来空间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的划分。(4 )大型露天矿区时空变动地貌的水土保持布局模式。(5 )
孙泰森白中科
关键词:露天矿生态重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我国煤矿区生态补偿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我国煤炭开发相关的生态补偿对策。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煤炭开发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来源渠道窄、资金使用缺乏约束、农民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进一步落实煤炭开发生态补偿要在通过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生态补偿的方式多元化与途径多元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进行综合补偿。
崔艳张继栋白中科
关键词:煤炭开发生态补偿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被引量:27
2004年
运用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据此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不同复垦时期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南排土场未复垦、植被恢复初期(复垦1~3a)、植被恢复后期(复垦8~10a)的水土流失影响度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 863,0 512,0 399,处于极严重、较严重、较轻微级别.复垦8~10a后南排土场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比采后新造地降低了两个等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提高植被的有效覆盖度,优化植被配置模式是进一步降低南排土场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措施.
韩武波马锐白中科魏忠义
关键词:排土场水土流失
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对孝义市污灌区土壤中Ni、Cr、Pb、Cu、Zn、Cd6种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义市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都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Ni、Cr、Pb比当地背景值都有所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Ni、Cr、Zn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Pb主要以残渣态和铁猛氧化态存在。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Cd在残留态中比例最小,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含量比例很高。与对照相比,污灌降低了重金属残留态所占比例,改变了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提高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d>Pb>Cu>Cr>Zn>Ni;迁移系数的大小顺序是:Pb>Cd>Cu>Cr>Zn>Ni,土壤中Cd、Pb的活性最高,生态污染风险最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马祥爱秦俊梅冯两蕊
关键词:污水灌溉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生物活性TESSIER连续提取法
矿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模糊评价--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室内分析、统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基质的重金属污染元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复垦土壤为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以原地貌的环境质量为标准,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以看出人为扰动对各复垦再造地的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马祥爱白中科秦俊梅冯两蕊
关键词:露天矿复垦土壤环境质量
露天煤矿不同恢复植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生态系统5种植被模式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46头,分属于2纲、9目、24科。利用DIC与DG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由多到少的次序为:针阔叶混交林,乔灌混交林,草;针叶混交林,灌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含水量密切相关。影响土壤动物生存的土壤物理条件是恢复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回迁的主要因素。土壤的肥力是影响土壤动物繁殖的主要因素。
崔艳张继栋白中科李晋川韩丽君樊文华
关键词:大型土壤动物恢复植被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复垦土地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被引量:4
2001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强,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使生态系统在不断的退化。“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近年来生态学中最为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讨论了露天煤矿复垦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旨在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郝蓉陕永杰白中科赵景逵
关键词:露天煤矿植物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复垦土地
工矿区复垦土地主要污染因子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重点讨论了工矿区的概念、分类、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主要污染因子。
王景萍王镔白中科
关键词:工矿区土壤污染土地复垦生态重建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被引量:58
2001年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白中科郭青霞王改玲张前进魏忠义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土地利用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