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TG20000264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TG2000026406)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立新陈长聘王新华刘剑郑坊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储氢
  • 10篇合金
  • 9篇储氢性能
  • 6篇储氢合金
  • 4篇相结构
  • 4篇储氢特性
  • 4篇X
  • 3篇氢化物
  • 3篇球磨
  • 3篇微结构
  • 3篇金属
  • 3篇金属氢化物
  • 3篇化物
  • 3篇TI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吸放氢性能
  • 2篇吸氢
  • 2篇吸氢性能
  • 2篇纳米

机构

  • 15篇浙江大学
  • 1篇广东省生产力...
  • 1篇杭州友佳精密...

作者

  • 14篇陈长聘
  • 14篇陈立新
  • 7篇王新华
  • 6篇刘剑
  • 5篇郑坊平
  • 5篇代发帮
  • 3篇高林辉
  • 2篇张继文
  • 2篇肖游
  • 2篇张孝彬
  • 2篇王丽
  • 2篇肖学章
  • 1篇李弘波
  • 1篇任国新
  • 1篇涂江平
  • 1篇雷永泉
  • 1篇荣伟
  • 1篇郑传祥
  • 1篇冯晓晶
  • 1篇李寿权

传媒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化工学报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2005年中...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n部分替代Cr对TiV1.35Cr1.35合金相结构与储氢性能的影响
系统研究了TiVCr合金中的Cr被Mn部分替代后对合金相结构与储氢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所有TiVCrMn(x=0,0.15,0.25,0.35,0.45)合金均为b.c.c.结构的单一固溶体相,而晶胞常数有所不同...
陈立新陈长聘肖游刘剑代发帮安越王新华
关键词:储氢合金储氢性能
文献传递
Mg_2Ni_(0.95)Sn_(0.05)-C_6H_6浆液体系储氢性能
2004年
研究了Mg_2Ni_(0.95)Sn_(0.05)和苯以及Mg_2Ni_(0.95)Sn_(0.05)氢化物与苯分别组成的浆液的储氢性能,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合金和氢化物对浆液吸氢速率的影响,发现氢化物比合金对浆液的反应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特别明显,在反应釜中氢气压力为7 MPa,反应釜桨搅拌速度为500r·min^(-1),温度为513K时合金和氢化物分别和苯组成的浆液表现出最佳的吸氢性能,其最大吸氢量分别达到了5.87%(mass)和6.02%(mass)。添加Sn后的合金Mg_2Ni_(0.95)Sn_(0.05)对苯加氢到环己烷的转化有很好的选择性。
高林辉陈长聘张继文冯晓晶陈立新
关键词:浆液储氢
(Ti-Cr)_(100-x)V_x(x=30~60)合金的微结构及储氢特性被引量:4
2004年
系统研究了(Ti-Cr)_(100-x)V_x(x=30,40,50,60;Ti/Cr=0.7~0.75)合金的微结构及储氢性能。XRD及SEM分析表明,当V含量x=30时,合金中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钒基固溶体主相和微量α-Ti第二相组成;当V含量增至x=40~50时,合金为单一的bcc相;当x=60时,合金中出现了C15型Laves第二相。储氢性能测试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活化性能下降;室温最大吸氢量和90℃有效放氢容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并在x=50时达到最高值。合金的P-C-T曲线平台比较宽,吸放氢压力滞后均较大。当V含量x=50时,合金的综合性能相对较佳,室温最大吸氢量可达393ml·g^(-1),90℃有效放氢容量为210ml·g^(-1)。
刘剑陈立新姜慧代发帮郑坊平陈长聘雷永泉
关键词:储氢合金微结构储氢性能
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合成的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镁含量和镍粉添加量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xMg+Fe)+200%(质量分数,余同)Ni(x=2、3)复合物,随Mg含量增加,最大放电容量增大.当x=2、3时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91.9、480.8mA·h·g-1.无镍的(3Mg+Fe)复合物最大放电容量仅为23.8mA·h·g-1;对于(3Mg+Fe)+y%Ni(y=0、50、100、200),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球磨120h合成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并在y=100时达到最高值519.5mA·h·g-1.微结构分析表明,无镍的Mg-Fe复合物经120h球磨后仍为Mg和Fe两个单相混合组织,无新相产生,而加入镍粉有助于Mg-Fe非晶相的形成,Ni还起到良好的表面电催化作用,改善了非晶Mg-Fe-Ni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肖学章陈长聘王新华陈立新王丽高林辉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非晶态电化学性能微结构
(Ti_(0.1)V_(0.9))_(100-x)Fe_x(x=0~6)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储氢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Ti0.1V0.9)100-xFex(x=0~6)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吸放氢特性。微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均由单一的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钒基固溶体相组成;合金的点阵常数随着Fe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减,晶胞体积也随之逐渐降低。储氢性能测试表明,所有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均比较好,在10℃和4MPa初始氢压条件下,合金无需氢化孕育期就能吸氢。随着Fe含量从x=0增加至x=6,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10℃最大吸氢量从509.5ml/g逐渐降至424.8ml/g;50℃有效放氢量先升后降,并在x=4时达到最高值255.6ml/g。在所研究的合金中,Ti9.6V86.4Fe4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经2次吸放氢循环即可活化,10℃最大吸氢量为494.5ml/g,50℃有效放氢量达到255.6ml/g。
郑坊平郑传祥王新华王亚茹陈立新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微观结构储氢特性
纳米晶Mg_(2-x)Ti_xNi_(0.8)Cr_(0.2) 四元合金的气态储氢性能被引量:2
2004年
纳米晶Mg2-xTixNi0.8Cr0.2(x=0.05,0.10,0.15,0.20)四元合金由纯Mg,Ti,Ni,Cr粉在773K经4h烧结后机械球磨而成。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和吸氢动力学性能。合金在393K,4.0MPa氢压条件下,2min内便可以完成总吸氢量的75%(质量分数)以上,Mg1.95Ti0.05Ni0.8Cr0.2最大吸氢量可达到3.35%。在493K,0.1MPa条件下可快速放氢,Mg1.80Ti0.20Ni0.8Cr0.2在18min内便可完成放氢过程,总放氢量为2.17%。所有合金具有良好的低温吸氢性能,353K时Mg1.85Ti0.15Ni0.8Cr0.2合金最大吸氢量可达到2.08%。XRD分析结果显示,Ti替代Mg后,合金中主要存在Mg2Ni与Ni两相,另外,还有微量的Mg与TiNi相,TiNi相弥散分布在合金中,对合金的吸放氢性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王秀丽涂江平张孝彬荣伟陈长聘
关键词:球磨储氢纳米晶
TiV1.35Cr1.35-x.Mnx(x=0~0.45)合金的相结构及储氢特性被引量:12
2005年
系统研究了TiV1.35Cr1.35-Mnx(x=0,0.15,0.25,0.35,0.45)合金的相结构及储氢性能。XRD分析表明,所有合金x均为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单一固溶体相,其晶胞常数随M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储氢性能测试表明,用Mn部分取代Cr后,合金的活化性能变差,25℃最大吸氢量有所下降,但合金的吸放氢压力滞后减小,放氢压力平台变得平坦,100℃有效放氢量和放氢率也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并在x=0.35时达到最大值。
陈立新刘剑肖游代发帮陈长聘
关键词:相结构储氢性能MN含量
La_(1.8)Ca_(0.2)Mg_(14)Ni_3+x% Ti合金的微结构和储氢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机械球磨La1.8Ca0.2Mg14Ni3+x%Ti(质量分数,下同)(x=0,5,10)合金的微结构和储氢性能。气态吸放氢研究表明。加入钛粉球磨能有效提高合金的活化性能、储氢容量和吸放氢速率。铸态合金经过6次活化后,在613K时放氢量为4.12%(质量分数,下同)。加Ti球磨改性10h后,随着X增加,合金经过2次~3次循环基本完全活化。吸放氢性能也相应提高。Ti含量在x=0,5,10时合金在613K的放氢量分别为4.69%,4.80%,4.83%:当x=10时合金在373K的吸氢量达到3%以上,在600K经过2min就能达到4.81%(为最大吸氢量的97%)。微结构分析表明。具有表面催化活性的Ti粉与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复合,并使合金发生部分非晶转变,能有效改善La1.8Ca0.2Mg14Ni3合金的储氢性能。
肖学章王新华陈立新李寿权汤滢陈长聘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储氢合金
Zr含量对(Ti-Cr)_(45-x)V_(55)Zr_x(x=1~7)合金微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系统研究了Zr含量对(Ti-Cr)_(45-x)V_(55)Zr_x(x=1,3,5,7;Ti/Cr=0.7~0.75)合金微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XRD及SEM分析表明,当Zr含量x=1时,合金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钒基固溶体主相和微量α-Zr第二相组成;当zr含量增至x=3~7时,合金由bcc钒基固溶体主相和α-ZrCr_2第二相组成。储氢性能测试表明,随着Z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室温最大吸氢量和80℃有效放氢容量均先增后降,并在x=5时达到最高值;P-C-T曲线滞后减小,平台倾斜度增大。在所研究的合金中,(Ti-Cr)_(40)V_(55)Zr_5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经2次吸放氢循环就活化,室温最大吸氢量可达403 ml/g,80℃有效放氢容量达到230 ml/g。
刘剑陈立新郑坊平代发帮陈长聘
关键词:钒基固溶体储氢性能
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被引量:35
2005年
综述了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系统技术,包括高压氢、液氢、金属氢化物、低温吸附、纳米碳管高压吸附以及液体有机氢化物等的研究进展及其车载应用现状。参照燃料电池车对车载储氢系统单位重量储氢密度与体积储氢密度的目标要求,对目前已应用和处于研发阶段的一些储氢技术的性能指标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目前该领域的若干新的研究报道,如超高压轻质复合容器、混合储氢容器、b.c.c.储氢合金、超级活性碳和“浆液”双相储氢等,也作了简要介绍。
陈长聘王新华陈立新
关键词:燃料电池车液氢金属氢化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