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56)

作品数:6 被引量:11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丹刘世宏徐晓滢刘晓洁陈欣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少年
  • 3篇青少年
  • 2篇道德
  • 2篇道德情绪
  • 2篇家庭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适应
  • 1篇责任感
  • 1篇人力资本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社会环境
  • 1篇社会能力
  • 1篇社会资本
  • 1篇生活变动事件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认知
  • 1篇死亡焦虑
  • 1篇亲密度
  • 1篇资本

机构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6篇李丹
  • 3篇刘世宏
  • 2篇徐晓滢
  • 1篇刘俊升
  • 1篇王雪
  • 1篇徐鑫锫
  • 1篇宗利娟
  • 1篇陈欣银
  • 1篇刘晓洁
  • 1篇崔丽莹
  • 1篇张婷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之关系:班级氛围的调节效应被引量:26
2013年
采用调查法,随机选取上海市3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学生为被试,探讨班级氛围在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男生的外化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女生,其感知的班级氛围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集体道德情绪与集体责任行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学生感知的班级氛围随年龄的增长先下降再上升,八年级时最低;集体道德情绪和集体责任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小学生(四、六年级)的集体道德情绪和集体责任行为得分均比中学生(八、十年级)高,高一(十年级)学生的得分处于最低水平;(3)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的关系受班级氛围的调节。与消极的班级氛围相比,积极的班级氛围能够弱化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的负向关联。结果揭示了积极的班级氛围对外化行为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这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李丹宗利娟刘俊升
关键词:班级氛围
丧失事件与青少年生命认知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对某市2406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查丧失事件对生命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1)97%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丧失经验,半数以上经历过5-7项。(2)从2项丧失事件开始,随数量增加,青少年丧失压力增加。(3)青少年应对丧失呈现双过程导向:恢复导向证据包括丧失者关于生命认知概念的逻辑陈述、意义辩证性阐述、情绪积极表达大于无丧失者,经济不利丧失者的情绪消极表达和死亡焦虑小于无丧失者。丧失导向证据包括部分丧失数量多的丧失者情绪积极表达小于数量少的,部分丧失数量多的无经济不利者的情绪消极表达和死亡焦虑大于数量少的。(4)经济不利者表现出高丧失压力、低水平的意义辩证性阐述、高水平的意义非理性阐述;不同经济状况的1项丧失者的情绪消极表达和死亡焦虑无差异,其他丧失数量的经济不利者体验到更高水平的情绪消极表达及死亡焦虑。(5)丧失压力可以预测对生命的概念非逻辑陈述、意义非理性阐述、情绪消极表达及死亡焦虑。
刘世宏李丹徐晓滢
关键词:生命认知
青少年的学校适应问题: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的作用被引量:65
2014年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4、6、8、10年级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刘世宏李丹刘晓洁陈欣银
关键词:家庭亲密度青少年
青少年死亡焦虑与生活事件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死亡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经历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人上海市两所7年制中学选取的六~十二年级2 3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34)=1.70,P=0.12),但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年级主效应(F(24,8133)=1.59,P〈0.05),其中死亡过程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34)=3.22,P〈0.01),七年级死亡焦虑水平低于其余各年级;不同性别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4)=3.87,P〈0.05),女生死亡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性别主效应(F(4,2331)=19.65,P〈0.01),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高死亡焦虑的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及总生活事件)(F(5,1526)=34.66,P〈0.01,η^2=0.10)。结论青少年死亡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压力密切相关。在开展死亡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刘世宏张婷李丹徐晓滢
关键词:焦虑生活变动事件青少年
家庭环境与儿童的心理适应:关系与应对被引量:6
2015年
"家庭化"迁移的出现,致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移居到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随迁儿童。中国农村和城市在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随迁必然给儿童的心理适应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考察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变量,分别探讨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儿童心理适应的作用,并针对家庭环境对儿童产生的"负效应"思考相应对策。
李丹徐鑫锫官泰然崔丽莹
关键词:家庭环境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心理适应
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和变迁的视角被引量:8
2016年
社会能力涵盖了个体在人际和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本文从文化环境和社会变迁视角出发,审视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诸多因素,并依次介绍目前国内外在两大研究视角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的最后强调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明晰社会能力的概念,关注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动态过程,改进研究方法,以便更加深入探寻社会能力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王雪李丹
关键词:社会能力文化社会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