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71027)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郭曙光张树人蔡雪梅陈忠道王宝英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铁电
  • 3篇铁电阴极
  • 2篇电子发射
  • 1篇电路
  • 1篇电子能量
  • 1篇信号
  • 1篇压电
  • 1篇压电系数
  • 1篇英文
  • 1篇钛酸
  • 1篇钛酸钡
  • 1篇钛酸铅
  • 1篇钛酸铋
  • 1篇钛酸铋钠
  • 1篇锆钛酸铅
  • 1篇介电
  • 1篇介电常数
  • 1篇化学计量
  • 1篇非化学计量
  • 1篇XPS

机构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5篇张树人
  • 5篇郭曙光
  • 4篇蔡雪梅
  • 3篇陈忠道
  • 2篇王宝英
  • 1篇李秋俊
  • 1篇陈世杰
  • 1篇吴贵能
  • 1篇张恩官

传媒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BT基陶瓷中相变致电子发射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在无铅铁电阴极钛酸铋钠(NBT)中获得了20 A/cm2的电流发射密度。在施加激励电压过程中,观察到了和其他阴极材料不同的3个发射电流峰。通过考虑相变因数对电流发射的影响,修正了基于极化反转致电子发射模型的电流发射公式,由此定量解释了在NBT基陶瓷中观察到的不同电流发射现象,揭示了电流发射不仅仅由已有文献中提出的快极化反转产生,也可以由极化的变化(比如相变)产生。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和弄清不同种类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机理,进行了NBT与锆钛酸铅(PZT)的电子发射比较实验。在电子发射前后观察到NBT的压电常数和介电常数没有变化,而在PZT中有变化,由此得出PZT的电子发射机制主要基于极化反转,而NBT的电子发射机制主要基于相变。相变致电子发射机理的提出和实验验证,为新型抗疲劳铁电阴极的研制指明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蔡雪梅吴贵能王宝英陈世杰郭曙光张树人
铁电阴极材料发射电流密度测试电路的分析改进
2005年
对于铁电阴极材料,电流发射密度是其关键性能指标。发射电流密度越大,发射出电子能量越高,则材料可以做为强流电子束源应用。然而由于受地电流耦合信号的影响,往往不易测得样品的真实发射电流密度信号。为此,通过实践探讨,对已有的常规测试电路进行了优化,解决了地电流干扰问题,最终确定了较好的测试电路,获得比较满意的测试信号结果。
陈忠道郭曙光张树人蔡雪梅张恩官
关键词:铁电阴极测试电路测试信号
三种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采用锆钛酸铅、钛酸铋钠和钛酸钡三种不同铁电阴极材料,进行了电子发射试验,测定了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并对其在电子发射试验时的波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认为:锆钛酸铅材料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略优于其他两种材料,但从无铅化角度来讲,钛酸钡与钛酸铋钠材料将有望取代现有的锆钛酸铅铁电阴极材料。
陈忠道张树人郭曙光蔡雪梅
关键词:锆钛酸铅钛酸铋钠钛酸钡电子发射
铁电阴极材料压电系数在电子发射过程中的实验规律被引量:1
2005年
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铁电阴极材料的研究日益受人们重视。对铁电材料进行电子发射试验时,偶然观测到材料压电系数随着电子发射次数的增多,其数值大小渐次先由高降低至零,然后又开始反向增大并逐渐稳定于某一绝对值,该绝对值略小于预极化初始值,而在这变化过程中,材料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基本恒定。对此进行重复验证以及系统考察发现,压电系数的这种变化规律,为铁电材料电子发射时所普遍遵循,这为铁电电子发射的机理研究探索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现象。
郭曙光张树人陈忠道
关键词:压电系数电子发射铁电阴极
PZT阴极的XPS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对PZT阴极进行XPS微观分析及发射前后性能参数变化的对比,在极化反转致电子发射的理论基础上,从发射电子的能量出发,发射后介电常数的减小及XPS分析得出的表面介质层的增厚均增大了发射电子能量,合理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多次发射后起始阈值降低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制做的非化学计量整比铁电阴极具有更低的发射起始阈值。
蔡雪梅王宝英李秋俊张树人郭曙光
关键词:铁电阴极XPS电子能量介电常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