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2110)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方红卫尚倩倩何国建赵慧明陈明洪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泥沙
  • 3篇生物膜
  • 3篇泥沙颗粒
  • 1篇铜离子
  • 1篇铜离子吸附
  • 1篇起动
  • 1篇起动流速
  • 1篇黏结
  • 1篇黏结力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吸附
  • 1篇表面形貌
  • 1篇沉降
  • 1篇沉速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方红卫
  • 2篇何国建
  • 2篇尚倩倩
  • 2篇陈明洪
  • 2篇赵慧明
  • 1篇陈志和
  • 1篇府仁寿
  • 1篇王靖宇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起动的实验研究——Ⅱ.起动流速计算被引量:10
2011年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起动流速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生长生物膜后的泥沙起动流速实验数据,考虑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填充于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除水以外新的介质,将生物膜的作用模化为生物膜作用产生的粘连力,再考虑生物膜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以及基底物理特性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泥沙颗粒之间由于薄膜水产生的黏结力、重力等,研究了颗粒在滑动和滚动两种条件下的起动公式。研究表明,滚动和滑动两种条件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能够用来计算不同粒径大小的泥沙颗粒在生物膜生长后的起动流速。
方红卫尚倩倩府仁寿何国建
关键词:泥沙颗粒起动流速生物膜黏结力
泥沙颗粒表面铜离子吸附分布的模拟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与污染物质的吸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采用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的研究与探测吸附作用后铜离子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模拟分析了铜离子的吸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形貌对铜离子的吸附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泥沙颗粒表面的边脊和凹谷处吸附铜离子数量较多,在其它形貌特征处的铜离子吸附数量相对较少。曲率Cu反映了复杂形貌对于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当Cu=1.1时该区域吸附铜离子最多。
陈志和方红卫陈明洪
关键词:铜离子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沉降的实验研究Ⅱ:沉降速度计算被引量:9
2012年
泥沙生长生物膜后相应的物理特性会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泥沙颗粒在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下沉降特性的改变情况。将官厅水库的泥沙分为6组,使用天然水和营养液的混合液对泥沙进行培养,用来模拟富营养水体中泥沙颗粒特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于生长生物膜后的絮体颗粒在各个不同培养时间的沉降运动,实验采用先进的图像采集观测系统进行拍摄采样,并利用图像分析测量颗粒大小和沉速的变化,推导了生长生物膜后的颗粒沉速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生物膜极大地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特性,使得颗粒下沉阻力增大,与同等大小无生物膜黏连的泥沙颗粒相比沉速明显减小。
方红卫尚倩倩赵慧明王靖宇
关键词:沉速泥沙颗粒生物膜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前后表面变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泥沙颗粒为载体,以天然水配置营养液进行生物膜培养试验,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前后的形貌变化,并用图像处理和梯度计算的方法对获得的灰度图片进行分析,发现泥沙颗粒因生物膜的生成而发生较大变化,群体泥沙互相粘连,形成网状结构或絮状结构等,单颗粒泥沙因为生物膜的存在使得长膜沙相比原状沙其表面导数更多地集中于0值附近,其中,X方向梯度幅度特征值相差4.11%,Y方向梯度幅度特征值相差2.19%,二阶导数梯度幅度特征值相差28.84%,说明泥沙颗粒长膜之后表面比较平滑,形貌起伏相对较少。
方红卫赵慧明何国建陈明洪
关键词:泥沙颗粒表面形貌生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