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8B10)

作品数:37 被引量:608H指数:14
相关作者:赵西宁吴普特张富仓蔡焕杰王玉宝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灌溉
  • 11篇水分
  • 9篇玉米
  • 7篇生育
  • 6篇水分利用
  • 6篇土壤
  • 6篇农业
  • 6篇小麦
  • 6篇利用效率
  • 6篇流域
  • 6篇河流域
  • 5篇施氮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冬小麦
  • 4篇水分亏缺
  • 4篇土壤水
  • 4篇农业用
  • 4篇农业用水
  • 4篇节水
  • 4篇亏缺

机构

  • 42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甘肃省水利厅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作者

  • 16篇赵西宁
  • 14篇吴普特
  • 12篇张富仓
  • 10篇蔡焕杰
  • 7篇王玉宝
  • 6篇王健
  • 5篇李志军
  • 4篇刘小刚
  • 3篇杨启良
  • 3篇孙世坤
  • 3篇冯浩
  • 3篇南纪琴
  • 3篇吴立峰
  • 3篇胡笑涛
  • 2篇任梅芳
  • 2篇张勇勇
  • 2篇王秀康
  • 2篇陈静静
  • 2篇赵璐
  • 2篇周罕觅

传媒

  • 14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节水灌溉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11
  • 29篇2010
  • 9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亏灌溉与氮营养对玉米根区土壤水氮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为探索调亏灌溉与氮营养对玉米根区土壤水氮有效性的影响,采用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了水分调亏时期和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硝态氮迁移动态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决定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各生育阶段的灌水量和养分吸收影响硝态氮的变化动态。调亏灌溉的玉米根区中、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介于常规灌溉的高水和低水处理之间。抽穗期结束时根区中、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调亏时期对干物质和全氮累积量影响显著。拔节期水分亏缺对干物质累积量影响最大,苗期水分亏缺影响次之,抽穗期水分亏缺影响最小。苗期亏水、高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氮处理的植株全氮累积量最大,是无氮处理的2.54~3.23倍。低氮调亏灌溉的氮肥表观利用效率都大于30%,比高氮调亏灌溉的高约6.6%。最佳的水氮组合为抽穗期亏水低氮处理。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李志军吴立峰
关键词:灌溉
典型黄土坡面天然草地产流产沙规律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黄土区天然草坡的产流、产沙规律。试验设2个地类(草地和裸地)、3个降雨强度水平和3个坡度水平。结果表明: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裸地相比,草地在降雨强度较大时(〉2.0 mm/min)加快坡面产流,在中(1.0-2.0 mm/min)、小等级降雨强度(〈1.0 mm/min)下则延缓产流;降雨强度较大时,裸地大坡度的产流强度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形式增长,中小等级降雨强度下的增长方式不符合这一规律;与中、小等级降雨强度不同,裸地在降雨强度较大时的产流产沙过程不一致;与裸地相比,草地的产流过程更为复杂,并不符合产流强度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形式增长的一般规律,草地产沙过程线与产流过程线的相对吻合程度受降雨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牛俊赵西宁吴普特黄俊张勇勇
关键词:黄土坡面天然草地
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节水高产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研究了无压灌、滴灌与沟灌3种灌水方式对番茄光合生理指标、根系吸导水能力、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多次"的无压灌下植物根系导水率高于滴灌与沟灌灌水方式,无压灌能够通过调节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根系吸水能力,使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保持在最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无压灌和滴灌的番茄叶绿素总量比沟灌分别提高了16.2%和12.8%;相对沟灌,无压灌和滴灌减小了气孔导度和蒸腾失水,而未降低光合速率,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1.3%和17.2%。投入、产出和效率综合评判表明,无压灌的经济效益最好,滴灌次之,沟灌最差。
王燕蔡焕杰陈新明郑健冀宏
关键词:番茄灌水方式光合生理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灌溉和氮营养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设置了全生育期土壤充分灌水、苗期亏水、拔节期亏水、灌浆期亏水、成熟期亏水5个水分处理和施氮量分别为0、0.1、0.30、.5 g/kg的4个施氮水平,依次以N0、N1、N2、N3表示。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氮营养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亏水均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茎叶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系,根冠比增加。苗期亏水抑制了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物质的生长,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拔节期是缺水敏感期,拔节期亏水对株高、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复水后补偿效应不明显;灌浆期亏水对株高影响不明显,但对叶面积及干物质影响明显;成熟期亏水对玉米生长的各个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施氮对玉米的生长及地下干物质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在试验的土壤肥力水平下,表现为施纯N 0.1 g/kg的施氮水平对盆栽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好,是适宜的施氮水平。水氮交互作用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对玉米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影响极显著,对根冠比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苗期和成熟期对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
邢英英张富仓王秀康
关键词:玉米水分亏缺根冠比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0年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王丹丹吴普特赵西宁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
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各生育期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蠡玉1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灌水、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苗期+灌浆期灌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水、拔节期+灌浆期灌水、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和3个氮素水平(不施氮肥、低氮(60kg/hm2)、高氮(180 kg/hm2)),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在平均氮肥(各指标3个氮素处理的平均值)水平下,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及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且后者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相比较而言,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及拔节期+抽穗期灌水处理玉米产量的下降幅度不大,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却有较大提高。【结论】在试验地区,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以及拔节期+抽穗期灌水处理有利于维持玉米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施氮也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高氮全生育期灌水处理的产量最高。
陈静静张富仓周罕觅赵永刚魏新光
关键词:生育时期夏玉米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被引量:58
2010年
农业用水结构对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有较大影响。采用1949~2006年农业用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结构的演变历程, 并根据农业用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将1949~2050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分为初级利用、低效利用、合理利用及高效利用4个阶段。研究表明: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日趋合理, 农业用水比重持续减少, 农、林、牧、渔用水及粮、经、饲作物用水比例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据此, 提出了注重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的农业经济用水量概念。华北地区的实例分析表明, 在同时提高农业用水综合效益的情形下, 依靠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可年节水199.94亿 m^3; 而有无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节水措施节水效果相差29.97亿 m^3。
王玉宝吴普特赵西宁李甲林
关键词:农业用水效率
科罗拉多州东部平原限水灌溉对玉米生理、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大田试验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农业研究发展教育中心试验站开展,灌溉处理包括充分灌溉、旱地不灌溉、2个水平的限水灌溉4种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限水灌溉玉米苗期及拔节期不灌溉的限水处理,能够控制长势,降低植株高度和叶面积指数...
胡笑涛康绍忠Neil HansenAllan A.Andales
关键词:玉米限水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定量评价模型被引量:6
2009年
降雨径流的调控利用是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研究区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定量评价对黄土高原降雨径流合理利用的宏观决策与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为例,将可以调控利用的最大降雨径流量作为资源化潜力值,从宏观尺度上,系统分析了影响该潜力的各个因素,确定出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降雨径流各个影响因素的专题图层,提取出各个影响因素专题信息。在上述基础上,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BP网络模型,并利用实际资料对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评价模型可供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及其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参考。
赵西宁吴普特冯浩王万忠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雨径流GISBP网络模型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河西绿洲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8个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各生育期都灌水(CK)、苗期不灌水(I1)、拔节期不灌水(I2)、抽穗期不灌水(I3)、灌浆成熟期不灌水(I4)、苗期+抽穗期不灌水(I13)、苗期+灌浆期不灌水(I14)、拔节期+灌浆期不灌水(I24)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ZN)、低氮(LN,60 kg N/hm2)、中氮(MN,120 kg N/hm2)和高氮(HN,180 kg N/hm2),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一个生育期不灌水都降低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籽粒产量;灌水对苗期株高影响不显著,氮肥对各生育期株高影响均显著,水氮互作效应对苗期株高影响不显著;与处理CK相比较,处理I2和处理I24对株高的影响最大,最高降低了11.42%;灌水,氮肥和水氮互作效应对各生育期叶面积均有显著影响,但两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大于单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而单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平均来说为灌水处理I4>I3>I1>I2,两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在施氮水平ZN、LN下I13>I14>I24,而在施氮水平MN、HN下处理I14与处理I24差异不显著,却都大于处理I13;灌水和氮素效应对玉米的千粒重、穗粒重、籽粒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与处理CK相比较,处理I3和处理I13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最大降幅为28.76%;I1和I4高氮处理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张鹏张富仓吴立峰李志军周罕觅
关键词:春玉米生育时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