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78)
- 作品数:13 被引量:275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治平赖枫鹏李洪白瑞婷韦青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微观孔隙结构对致密砂岩渗吸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前对于渗吸的研究多集中于润湿性和界面张力,微观孔隙结构作为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被忽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致密砂岩渗吸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恒速压汞、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等试验手段求取了平均孔喉比、比表面、孔隙尺寸等表征微观孔隙特征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渗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致密砂岩渗吸过程中,中等尺寸的孔隙采出程度最大;孔隙度与渗吸采收率相关性不大,而渗透率越大,储层品质越好,渗吸采收率越高;平均孔喉比和比表面均与渗吸采收率负相关,比表面越大,中小喉道分布越多,孔喉比越大,越不利于渗吸流体的吸入和非润湿相的排出;中等孔隙比例越大,渗吸采收率越高,而由于黏滞力的作用部分小孔隙无法进行有效的渗吸,小孔隙比例增大对于渗吸采收率的提高不利。因此,储渗性能较好、中等孔隙占比较高的致密砂岩储层更适宜采用渗吸采油。
- 韦青李治平白瑞婷张甜甜南珺祥
- 关键词:致密砂岩渗吸微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
- 泥岩热弹塑性模型在SAGD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泥岩在受热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孔压变化有特殊的规律,此研究对能源、核能、土木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的实验和模型研究很少,而国外的学者通过在黏土的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温度变量,成功地提出了黏土的热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对现有的黏土本构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得出可以应用于泥岩的热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而,将新疆某稠油油田泥岩夹层数据代入该模型进行计算,获得了其孔隙压力和轴向应变预测结果,该结果国外同类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运用孔隙压力升高造成张失效这一原理,模型预测出了不同孔隙度泥岩的失效温度。同时,结合温度场公式,模型一判断SAGD开采时储层中泥岩夹层的失效位置和时间。这方面研究对于稠油开采中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时,受到夹层阻碍,抑制蒸汽腔扩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
- 周大通李治平
- 关键词:泥岩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夹层
-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封窜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为了提高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开发效果,研发了一种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联用的封窜技术。分别考察了改性淀粉凝胶体系(3%改性淀粉+3%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引发剂过硫酸铵)、乙二胺体系(质量分数13%的乙二胺水溶液)及二者联用时在CO_2驱的不同裂缝性特低岩心的封堵效果,报道了改性淀粉强凝胶和乙二胺体系联用的应用效果。初始状态下,改性淀粉体系具有牛顿流体特征,可在大裂缝中均匀稳定推进,成胶后为强凝胶,黏度大于20×10~4mPa·s。乙二胺初始黏度与水接近,与CO_2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颗粒或淡黄色黏稠物。改性淀粉强凝胶可以较好地封堵开启的大裂缝,乙二胺体系可有效封堵闭合裂缝或基质窜流带。对于40目的填砂大裂缝,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前气体流量为10000 mL/min,封堵后降为76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21.8%;对于闭合的微小裂缝,乙二胺封堵前的气窜速率为1950 mL/min,封堵后降为330 mL/min,可提高采收率18%。对气驱没有开发效果的裂缝性岩心,先注入淀粉体系封堵大尺度后再注入乙二胺封堵小裂缝或高渗层可提高采收率44%以上。矿场试验说明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气窜后,改性淀粉堵剂和乙二胺联用封堵窜流通道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 周游李治平张磊景成张志营李晓
- 关键词:气窜乙二胺
- 表面活性剂对低渗透油藏渗吸敏感因素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6年
- 界面张力和岩石润湿性是影响毛细管压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渗吸作用、提高低渗透油田原油的渗吸采收率。利用7块不同渗透率的亲水人造岩心,通过渗吸试验、旋滴法和动态接触角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张力、水湿表面润湿性、毛细管压力以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RS-1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先有较大幅度降低后略有升高,最后趋于平稳;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改变水湿表面润湿性的能力,且能降低毛细管压力、提高渗吸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效果明显,并且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比单一活性剂好,岩样渗吸采收率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压力的对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 李洪李治平王香增王才白瑞婷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低渗透油藏渗吸润湿性采收率
-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机理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例被引量:59
- 2016年
-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微孔和介孔以平板型狭缝毛细孔为主,喉道分散,属于细喉道、细—微孔隙型地层;影响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品质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吸采收率呈正相关,比表面与渗吸采收率呈负相关,而相对润湿指数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减小均有利于渗吸过程的进行。由此可知,孔隙结构好且孔喉连通程度高的亲水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作用明显,并初步判断在该区实行压裂后渗吸作用将对储层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 韦青李治平王香增白瑞婷王才李洪
- 关键词:渗吸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储层
- 水驱油藏转注CO_2驱油参数优化与效果评价被引量:23
- 2012年
- 以大港油田某断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以提高采收率程度和换油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水驱油藏转注CO2驱油注采参数优化与效果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注CO2驱油能够有效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最优注气段塞大小为0.05 PV,气水体积比为1∶2,注气速度为40 000 m3/d,注采比为1∶0.9;适当提高注采比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增加原油与CO2混相程度,提高气体波及系数,有效改善CO2驱油效果;气水交替驱能够获得良好的CO2埋存效果,注入的CO2大约有50%被封存在油藏中.
- 宋兆杰李治平赖枫鹏张继龙李佳张磊
- 关键词:水驱油藏CO2驱注采参数优化正交试验设计
- 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凝析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气量、产油量、产水量的变化,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也随之变化,当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出现反凝析现象。在考虑井筒温度变化的基础上,综合利用Hagedorn-Brown方法,提出了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压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拟合反凝析液量与压力的关系,求得不同压力下反凝析液量,将反凝析量对井筒压力的影响考虑在内,可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时期低气液比凝析气井井筒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能更好地指导低气液比凝析气井的生产。
- 李洪李治平赖枫鹏王才郭珍珍
- 关键词:凝析气井反凝析井筒压力
- 硫沉积对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含硫气藏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单质硫的沉积,引起较大危害,而压裂技术作为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常由于受高含硫气藏开发中的硫沉积堵塞等原因导致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而逐渐失去作用,为了能较好的反映硫沉积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以及评价酸化措施对硫沉积后裂缝导流能力的改善效果,采用硫粉和人工造缝后的岩心,模拟硫颗粒沉积对酸蚀裂缝的堵塞,在此基础上酸蚀裂缝,测试裂缝的气测裂缝导流能力.研究表明,硫颗粒堵塞裂缝,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严重降低,以15 MPa为例,裂缝导流能力降低17%~47%,而注入酸液能侵蚀岩石壁面,导流能力降低系数从2.79 ~ 3.23恢复到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裂缝的导流能力.
- 付应坤李治平赖枫鹏杨宝松杨森
- 关键词:硫沉积裂缝导流能力酸蚀裂缝
- 基于实验方法的酸压裂缝分形研究
- 2014年
- 酸压是提高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主要措施,酸压裂缝的形成和延伸直接影响到油气井产能。为此,采用分形方法研究酸压过程中裂缝的形成和延伸机理。首先推导出裂缝导流能力与裂缝分形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采用造缝后的岩心进行一次酸压和重复酸压实验,测试酸压前后裂缝导流能力的变化,得到一次酸压和重复酸压前后裂缝的分形特征变化。研究表明:酸压裂缝的几何形态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中一次酸压以酸蚀原始裂缝、促进原始裂缝延伸为主,酸压前后裂缝分形维数明显降低;重复酸压以造新裂缝为主,分形维数较一次酸压明显提高。
- 付应坤李治平韩宁钟富萍赖枫鹏杨森孟超
- 关键词:裂缝导流能力
- 覆压下煤的孔渗性实验及其应力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样,通过覆压下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分析,建立了高煤级煤样孔隙度、渗透性与有效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采用渗透率损害率和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在有效应力小于5或6 MPa,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变化较大,且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增加而快速下降;渗透率损害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应力敏感性强;而在有效应力大于5或6 MPa时,煤储层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速度整体减缓,且存在一定波动变化,应力敏感性减弱,同时渗透率损害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增加较为缓慢。
- 孟雅李治平
- 关键词:煤样孔隙度渗透率应力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