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9)

作品数:36 被引量:14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建军李世朋王振张海明刘斌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移植
  • 8篇器官
  • 7篇器官捐献
  • 7篇捐献
  • 7篇灌注
  • 6篇再灌注
  • 6篇术后
  • 6篇缺血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细胞
  • 5篇心脏
  • 5篇心脏死亡
  • 5篇移植术
  • 5篇肾移植
  • 5篇灌注损伤
  • 4篇心脏死亡器官...
  • 4篇移植术后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鼠肝
  • 4篇缺血再灌注损...

机构

  • 19篇天津市第一中...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16篇张建军
  • 14篇李世朋
  • 12篇王振
  • 9篇张海明
  • 7篇曾凡军
  • 7篇刘斌
  • 7篇杨涛
  • 6篇蒋继贫
  • 5篇沈中阳
  • 5篇于瑶
  • 5篇何金丹
  • 4篇张威
  • 4篇陈知水
  • 4篇张伟杰
  • 4篇明长生
  • 4篇王腾飞
  • 4篇杜晨阳
  • 4篇宋虎
  • 4篇陈刚
  • 3篇方振宇

传媒

  • 12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实用器官移植...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供者供肾移植63例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供者供肾用于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33例原发性CNS肿瘤供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应的63例肾移植受者的随访资料.结果 33例供者从确诊原发性CNS肿瘤到捐献的时间为(21.8±46.4)个月(0.5~192.0个月),病理分类包括胶质瘤21例,脑膜瘤1例,髓母细胞瘤2例;CNS肿瘤病理分级包括Ⅱ级肿瘤1例,Ⅲ级肿瘤6例及Ⅳ级肿瘤4例;有11例既往有开颅术、V-P/V-A分流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肿瘤相关治疗史,14例无任何肿瘤相关治疗史;其余供者资料不详.受者63例的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随访(15.9±8.2)个月(2.7~35.5个月),除1例子术后4个月出现供者来源的横纹样肿瘤外,余62例均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 原发性CNS肿瘤供者供肾移植存在供者来源的肿瘤转移风险,但发生率较低.术前应充分评估肿瘤病理类型及治疗史,平衡移植等待死亡与肿瘤转移的风险,慎重选择利用,并保证患者知情同意.
黄倩王心强蒋继贫昌盛朱兰杜敦峰刘斌卢峡宫念樵林正斌陈刚曾凡军明长生周平陈知水张伟杰
关键词:肾移植供者选择肿瘤转移
NLRP3受体阻滞剂MCC950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在猪DCD肝脏低温机械灌注中的应用
目的:肝脏移植是各类终末期肝脏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供体器官的短缺严重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开展,每年有大量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为了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增加供体器官数量,许多肝移植中心开始关注并使用心脏死...
于杨
关键词:线粒体凋亡
文献传递
肝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13例被引量:2
2015年
肝移植后受者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是同性别、同年龄一般人群的2倍,在肝移植受者术后第1、3、5年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生存时间越长,其发生率越高.肝移植后生存时间超过3年的受者死亡原因中新发恶性肿瘤占30%,已成为肝移植术后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3例肝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王振李世朋何金丹于瑶张海明张建军
关键词:肝移植受者恶性肿瘤移植后肝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干扰素调节因子1调控线粒体自噬参与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建立活体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6只。血生化检测两组小鼠血清ALT、AST变化,罗丹明123染色(Rhodamine123)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IRF-1、Nix、LC3和Caspase-3蛋白表达。AML12细胞系建立离体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siRNA-NC组和siIRF-1组。PI染色法检测AMLl2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观察AML12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IRF-1、Nix、LC3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001);罗丹明123染色法见缺血再灌注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线粒体损伤严重;病理学检查见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肝窦狭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肝组织结构破坏严重;TUNEL法检测见IR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IRF-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ix、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I染色法示,SiRNA-NC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iIRF-1组(P〈0.0001)。免疫荧光示SiRNA-NC组细胞内自噬体个数明显低于siIRF-1组(P〈0.0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SiRNA-NC组IRF-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IRF-1组,Nix、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IRF-1组。结论IRF-1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IRF-1抑制线粒体自噬,促进肝细胞凋亡有关。抑制IRF-1表达能够提高线粒体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
王振李世朋于瑶何金丹杜晨阳宋虎张海明张建军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是肝脏手术及失血性休克后肝功能障碍和衰竭主要的致病因素,而且也是早期肝移植失败以及移植排斥反应增加的原因。目前临床上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DCD,但由于移植供肝的短缺,使得边缘供肝使用的增加,更加重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怎样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改善移植物功能的关键问题。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宋虎王振杜晨阳张建军
关键词:自噬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非编码RNA
微小RNA-137调控Notch1基因介导自噬在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37(miR-137)调控Notchl基因并介导自噬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SMMC7721肝癌细胞系,用miR-137模拟物、miR-137抑制物以及Notchl基因的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miR-137模拟物组、miR-137抑制物组、NotchlsiRNA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转染后miR-137与NotchlmRNA的表达。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分析miR-137及Notchl基因对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细胞免疫组化观察SMMC7721细胞B-链蛋白(13-caten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自噬双标腺病毒检测SMMC7721细胞自噬体个数的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otchl基因、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miR-137抑制物组Notchl基因的相对表达含量(5.71±0.45)明显高于miR-137模拟物组(0.2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37模拟物组(66.00±4.55)和NotchlsiRNA组(88.00±6.78)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个数较miR-137抑制物组(515.00±35.12)明显降低(P〈0.05)。细胞组化检测显示miR-137模拟物组及NotchlsiRNA组B—catenin表达明显增加且vimentin表达明显下降(P〈0.05)。自噬双标腺病毒检测结果显示miR-137模拟物组自噬体数量(5.50±3.70)明显低于miR-137抑制物组(32.75±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miR-137抑制物组、NC组比较,miR-137模拟物组Notchl基因、N—Cadherin、vimentin和LC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P6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otchlsiRNA组Notchl基因、N-Cadherin、LC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组,E—Cadherin、P6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
宋虎张建军李世朋王振杜晨阳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肝细胞癌自噬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成年患者(年龄<18岁)21例,成人患者(年龄≥18岁)31例.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预后情况.出院后患者通过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随访中心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7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 21例未成年受者中16例行原位肝移植,5例采用成人DCD供肝行劈离式肝移植.供肝质量、移植物与受者体质量比(GRW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静脉输液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8 ±34)g、1.9%±0.7%、(16±6)min、(86±36) min、(43±10) min、(816±662) mL、(7.1 ±1.5)h、(329±214) mL.患者术后未发生腹腔积液、急性细胞排斥反应、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41 ±23)d.未成年受者Hb和Alb由术前水平逐渐增加,至术后14 d达到正常水平分别为(101±19)g/L~ (128±23)g/L和(34±7) g/L ~ (44±7)g/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43,7.340,P<0.05).血清TBiL、AST、ALT由术前水平逐渐降低,至术后14 d接近正常水平,分别为(307±69) μmol/L~(34±17) μmol/L、(88±34) U/L~(36±17) U/L、(154 ±51)U/L~(46±18) U/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200,17.060,31.750,P<0.05).31例成人受者均采用成人DCD供肝,手术方式均为原位肝移植.供肝质量、GRW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静脉输液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4 ±43)g、1.7%±0.4%、(16 ±4) min、(89±43) min、(47±9)min、(2 515 ±1 803)m
李世朋张建军张海明杨涛蔡金贞邓永林潘澄沈中阳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短期疗效
3次肝移植16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3次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16例接受3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次肝移植的原因及预后情况。结果3次肝移植中,首次肝移植的移植肝存活时间数为392.5d(1-1230d),2次肝移植的移植肝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1d(10-1203d);3次肝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5%(4/16),术后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7.5%(6/16)和25%(4/16)。16例受者第3次肝移植原因中,6例(37.5%,6/16)为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这6例受者3次肝移植术后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50%(3/6)和16.7%(1/6);3例(18.75%,3/16)为移植肝功能衰竭或恢复不良,其分别于3次肝移植术后第2、3、12天死亡;3例(18.75%,3/16)为肝癌复发,均于3次肝移植术后1年内死于肝癌复发,平均存活时间为260d;3例(18.75%,3/16)为慢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12.5%)分别于3次肝移植术后第8和第10年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存活至随访截至日期;1例(6.25%,1/16)为丙型肝炎复发,至随访截至日期已存活3079d。结论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和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是第3次肝移植较佳的适应证。因移植肝功能衰竭、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及肝癌复发接受第3次肝移植受者的预后不佳,应慎重选择。
王振李世朋张海明何金丹于瑶张建军
关键词:肝移植适应证预后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肾移植的近期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刘斌曾凡军陈知水蒋继贫明长生张伟杰陈刚
关键词:肾移植存活率
自体输尿管用于肾移植尿路重建的临床观察26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技术用于治疗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将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的26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受者年龄为13-55岁。26例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其中供肾肾盂输尿管高位损伤者3例,于移植术中行供肾肾盂或输尿管与自体原输尿管吻合;复杂型尿瘘者8例,行自体原输尿管与移植肾盂成形术;移植肾中重度积水、输尿管梗阻者15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移植肾盂类型、形态、与周围组织位置关系,应用同侧原输尿管与移植肾盂/输尿管行边侧吻合,其中10例于开放手术前经微创内镜处理失败,4例先期施行经皮穿刺移植肾盂造瘘引流,待血肌酐下降至基线水平,二期再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所有病例均留置双J型输尿管内支架管,一端经自身原输尿管置入受者膀胱,一端置入移植肾盂,术后4~6周经膀胱镜拔除支架管。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除1例术后5年因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外,其余25例受者肾功能维持基线水平,尿瘘、梗阻肾积水等并发症未复发。结论采用自体输尿管重建尿路能够有效治疗肾盂输尿管高位损伤、尿瘘和输尿管梗阻肾积水等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尿路并发症复发率低等特点,是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时的优先选择。
刘斌卢峡蒋继贫施辉波明长生张伟杰曾凡军
关键词:肾移植输尿管并发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