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82)

作品数:11 被引量:15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广贺张旭章卫华黄巍卢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污染
  • 5篇包气带
  • 4篇降解
  • 3篇油污染
  • 3篇生物降解
  • 3篇生物修复
  • 3篇石油烃
  • 3篇石油污染
  • 2篇地下水
  • 2篇电子受体
  • 2篇氧化还原条件
  • 2篇乙烯
  • 2篇土壤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氯乙烯
  • 2篇包气带土层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条件
  • 1篇氧化降解
  • 1篇营养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3篇谢菲尔德大学

作者

  • 11篇李广贺
  • 10篇张旭
  • 6篇章卫华
  • 3篇卢晓霞
  • 3篇黄巍
  • 3篇邵辉煌
  • 1篇杜譞
  • 1篇钟毅
  • 1篇金文标
  • 1篇王东海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厌氧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被引量:10
2002年
根据土柱实验 ,对 3种弱还原条件下氯乙烷和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在硝酸盐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 ,1 ,2 二氯乙烷 (1 ,2 DCA)和一氯乙烯 (VC)可发生氧化降解 ,其中 ,1 ,2 DCA转化速率在反硝化和锰还原过程中分别为 1 1 8/h和 0 5 4/h ,VC转化速率分别为 0 2 9/h和 0 1 5 /h .在Fe(OH) 3存在条件下 ,VC无明显降解 ,1 ,2 DCA的降解亦受到抑制 .其它有机氯代烃 ,如 1 ,1 ,1 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二氯乙烯异构体等 ,在 3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降解 .氯苯尽管显示了较高的去除率 ,但由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潜力大 。
卢晓霞李广贺张旭章卫华
关键词:厌氧条件污染物降解电子受体地下水
土层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索氏抽提流程改进及回收氯仿资源化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对土层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索氏抽提流程的改进 ,实现蒸馏氯仿的回收与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 ,用改进索氏抽提流程测的有机物含量与传统的流程相比 ,所减少的石油烃类物质损耗占总石油物质含量的 1 0 % ;同时 ,蒸馏回收的氯仿的 70 %可以重新用于索氏抽提 ,由此产生的误差小于 1 % ,不会影响残油微生物降解试验的分析精度 。
章卫华李广贺邵辉煌张旭
关键词:氯仿土壤污染石油烃类污染物
包气带中残油动态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通过地下水油类浓度、水位、降雨量及色质联机分析,确定了包气带中残油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之一.利用动态释放试验,模拟了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中残油动态释放过程,探讨了不同水深及间歇进水对油类释放的影响并确定残油的污染能力.结果表明,油污土动态释放过程存在快慢两阶段,油类释放量随水头的增加而增加,合理放水应控制低流量.间歇后淋滤液流量降低,但油类浓度增加释放量增大.实验条件下,间歇24h后释放量增加2661mg(油)/kg(土),7天后增加23765mg(油)/kg(土).
王东海李广贺刘翔贾道昌
关键词:包气带残油地下水污染源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 kg^-1·d^-1,与自然条件相比,石油污染物半袁期由929d减少为103d。饱和烃去除率占总石油去除的75%以上,主要为十八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与三十四烷。初期投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快速启动作用,但后期多次投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氮磷营养水平的适当调节有利于生物修复进行,本试验中对除油菌生长和石油去除最有利的有效态碳氮比为C:N=100:1~50:1。在石油去除过程中,土壤石油去除速率的变化与除油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生态环境调控对于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钟毅李广贺张旭金文标杜譞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降解营养水平
水环境中不同氧化还原条件的氢浓度特征
2002年
对氯乙烯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氧化还原条件的氢浓度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揭示氢浓度、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氯乙烯降解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反硝化、锰还原、铁还原、硫还原、产甲烷、PCE/TCE脱氯、cis DCE脱氯以及VC脱氯的氢浓度特征值分别为 0 1— 0 4nmol·l- 1,0 1— 2 0nmol·l- 1,0 1— 0 3nmol·l- 1,1 5— 4 5nmol·l- 1,5— 1 3nmol·l- 1,0 6— 0 9nmol·l- 1,1 0— 2 5nmol·l- 1和 >1 0nmol·l- 1.水环境的还原性愈强 ,对应的氢浓度特征值愈大 .此外 ,PCE/TCE脱氯表现出与反硝化及铁、锰还原相近的氢浓度特征 ,而cis DCE和VC脱氯的氢浓度特征分别类似于硫还原和产甲烷 .强还原 (如产甲烷 )条件有利于氯乙烯的脱氯 ,当环境中氢浓度水平大于 2nmol·l- 1时cis DCE/VC脱氯和产甲烷过程可同时发生 .
卢晓霞李广贺张旭章卫华
关键词:水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氯乙烯电子受体给体水污染
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被引量:7
2001年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邵辉煌李广贺章卫华张旭
关键词:包气带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炼油厂
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投加高效微生物和半腐熟堆肥材料 ,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 ,促进重质油的生物降解。利用 Soxhlet抽提重量法评价重质油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进程 ,并探讨了微生物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质油生物降解的半衰期长 ,经过 90 d,生物降解量仅占总量的2 0 %。微生物计数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
邵辉煌李广贺章卫华张旭
关键词:包气带土层重质油生物可降解性脱氢酶活性石油烃生物修复
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51
2000年
为研究加快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措施 ,取淄河滩含油土壤 ,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耕调湿相结合 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 ,考察生物治理前后土壤石油降解速率的差异 ,并对土壤中石油的半衰期作出预测。结果表明 ,在加入富集菌使土壤细菌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条件下 ,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 990 d减少到 346 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 ,降解速率大大加快 ,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 1733d减少到 90 d;在综合生物治理的条件下 ,油半衰期可以缩短到 42
张旭李广贺黄巍
关键词:含油土壤生物修复翻耕
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被引量:18
2001年
温度是影响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自然衰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油污土层微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进行研究 ,并预测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 .结果表明 ,温度对生物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关系式K =3 1 4 5exp(-52 3 3 /T) .根据该式对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进行预测 ,得出 5℃、1 0℃、2 0℃和 3 0℃时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半衰期分别为 1 4 99d、1 0 75d、572d和 3 1 7d .
张旭李广贺黄巍
关键词:石油污染包气带生物降解速率半衰期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氯乙烯的微生物脱氯被引量:20
2002年
氯乙烯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 ,其去除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微生物降解 .本研究在温度 2 0℃、氯乙烯初始浓度 1 0 0 μmol/L条件下 ,对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四氯乙烯、cis 二氯乙烯及一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在铁还原和碳酸氢盐存在条件下 ,四氯乙烯以 0 2 6/d和 0 31 /d的速率分别脱氯为三氯乙烯和cis 二氯乙烯 .在脂肪酸存在条件下 ,四氯乙烯、cis 二氯乙烯和一氯乙烯均完全脱氯为乙烯 ,但后两者脱氯速率( 0 0 4 /d)明显低于前者 ( 0 5 7/d) .在反硝化、锰还原及硫还原条件下 ,不同取代氯乙烯降解均不明显 .当环境温度降至 1 2℃ ,脱氯菌活性降低 。
卢晓霞李广贺张旭章卫华
关键词:氯乙烯微生物降解脱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