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574)

作品数:29 被引量:526H指数:13
相关作者:方世明易平田美玲李江风马春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地质公园
  • 7篇地质遗迹
  • 5篇旅游
  • 4篇城市
  • 3篇地质遗迹资源
  • 3篇游客
  • 3篇生态
  • 3篇世界地质公园
  • 3篇中心城
  • 3篇国家地质公园
  • 2篇地学意义
  • 2篇地质公园旅游
  • 2篇游客体验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环境
  • 2篇资源评价
  • 2篇绿地
  • 2篇可达性
  • 2篇家中
  • 2篇公园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凯里学院

作者

  • 21篇方世明
  • 10篇易平
  • 3篇李江风
  • 3篇田美玲
  • 2篇马春艳
  • 2篇董茜
  • 1篇刘春燕
  • 1篇李志刚
  • 1篇查方勇
  • 1篇郭威
  • 1篇吴学成
  • 1篇马筱
  • 1篇杨望暾
  • 1篇周义
  • 1篇马静
  • 1篇陆娇
  • 1篇谢景连
  • 1篇董婷婷

传媒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105
2014年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地质公园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
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时空动态评价模型目前都处于探索阶段,其中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分析地质公园规划研究概况和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理论研究、实地考察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并从规划实施结果、规划实施效益和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三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该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15个指标层),最后提出了开展地质公园规划实施评价的几点建议,以为完善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及其管理提供参考。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指标体系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图谱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分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森林、河流等游憩资源规划分区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地质公园研究中鲜有报道。本文在简要综述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游客的游憩需求特征,将ROS理论应用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中,筛选出"自然程度"、"社会感知"、"管理强度"3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图谱,将其划分为原野保护区、半原野区、乡村区、半现代区4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绘制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图谱谱系图。以期为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新一轮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为ROS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研究提供借鉴。
方世明马静易平江承源
关键词:游客体验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被引量:8
2014年
游憩机会谱(ROS)是进行旅游资源规划和游憩活动管理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游憩体验和游客需求为主要目标,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变量划分游憩环境类型,制定游憩机会谱系类别,实现区域游憩资源、游憩环境、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目标的最优化。在概述游憩机会谱理论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游憩机会的环境变量和游憩者对游憩环境的偏好程度,筛选出影响游憩体验的8个重要环境因子,由此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半封闭型和封闭型3类游憩环境类型,根据游憩者在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中期望获得的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构建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
方世明易平
基于DEA模型的武汉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武汉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DEA模型对2008~2014年武汉郊区农用地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农用地利用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变异系数逐年增加,表明各区间农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从空间角度,新洲区和蔡甸区的农用地利用效率偏低。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计算得到新洲区和蔡甸区DEA值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并在DEA模型中找到改进的途径以及潜力。
高梦雅方世明许基伟
关键词:DEA模型农用地利用
县域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采取R指数、GIS技术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30年来典型旅游区县武汉市黄陂区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黄陂区旅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83—2005年缓慢发展阶段,2006—2014年蓬勃发展阶段;2黄陂区旅游资源总体上呈均匀分布,但南北略有差异."北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密度大且景区级别较高,多为观光型景点;南部自然资源不及"北乡",景点数量较少且级别不高,但由于靠近武汉市区,客源充足,多为娱乐、体验型旅游景点.总体上看,区域自然资源特征、重要湖泊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经济与政策等各要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影响黄陂区旅游的时空分布特征.
董婷婷方世明
关键词:旅游GIS
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及时空演变被引量:14
2016年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田美玲方世明
关键词:汉江流域
基于LAC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在系统阐述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理论(LAC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框架、前提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LAC理论在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中应用的步骤,确立了一个由现状—规划—监测—响应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结果表明,LAC规划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领域的一个缩影,可以为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地质公园资源环境游客体验规划管理
基于GIS的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保护区的划分是地质公园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公园建设的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划分标准随意、主观臆断干扰大等问题。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游客体验和资源框架,引入地质遗迹集中度、丰富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等功能定量评价公园保护指数,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结果显示:公园保护指数为8.4~124.4,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等需要,划定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总面积174.749km^2,其中一级保护区9.023km^2,二级保护区75.403km^2,三级保护区90.323km^2;保护区的划分为地质公园规划中园区建设和功能区划分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规划依据。
董茜李江风方世明方昆升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火山岩形成于距今4.2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是我国目前最古老的国家级火山岩地质遗迹保护区。公园以火山岩石峰林地貌和古火山岩崩塌地貌为特色,包括四大类、六类、七亚类地质遗迹资源。通过对南宫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系统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南宫山地质遗迹资源单体定量评价和综合价值评价。公园内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有4种,古火山岩石峰林地貌景观典型独特,具有秦巴地区志留纪火山岩建造的唯一性,具有重力崩塌地质作用过程遗迹的完整性,是区域地质历史演化研究的理想场所,是华南板块北缘晚加里东期裂谷构造活动特征的典型实例。
查方勇郭威周义杨望暾方世明
关键词:火山岩地质遗迹资源国家地质公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