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4040)
- 作品数:36 被引量:582H指数:15
- 相关作者:张先康张成科杨卓欣赵金仁潘素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深部构造探测被引量:12
- 2005年
- 利用穿过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多条地震测深资料,详细研究了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三河-平谷8级震区、延庆-怀来盆地及张家口附近地区莫霍面埋深分别为35、39和42 km,其地壳厚度由东至西逐渐增加。该区基底断裂发育。在其深部,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在大兴、延庆、涿鹿等地均存在深部断裂带,在深部断裂带一侧或两侧的上地壳存在6.0 km/s左右的低速层(体)。
- 王帅军张先康刘宝峰潘素珍海燕
- 关键词:地震测深地壳
-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和深反射探测剖面揭示三河—平谷大震区深部结构特征被引量:45
- 2004年
- 利用三河—平谷 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 :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 ,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 2 1~2 3km ,莫霍界面的深度为 36~ 37km ;该地区基底结构起伏变化较大 ,浅部断裂发育 ,在确定的数条断裂构造带中夏垫断裂是一条特征明显、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带 ;震源区周围差异明显的速度异常结构和特殊而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意味着这些部位是发生大地震的有利部位 ;该地区莫霍界面起伏变化和较厚的反射叠层以及局部复杂的楔形反射带的存在等现象表明 ,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过强烈的挤压、变形 ,同时也反映出岩浆活动对下地壳结构进行了物质的和结构的强烈改造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深部结构 ,可将其视为三河—平谷 8.
- 赵金仁张先康张成科张建狮杨卓欣刘宝峰刘保金赵成斌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
- 库赛湖-玛沁断裂带东段断层通道波的观测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断层通道波由地震波在断层带内低速介质和高速围岩之间的界面内侧多次反射相干而形成,只要震源和观测点在断层带内或附近,就可以观测到跟在S波后边的呈现长周期、大振幅的断层通道波。通过横跨库赛湖—玛沁断裂布设的小点距地震测线获得的断层通道波数据,利用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分析表明:库赛湖-玛沁断裂带东段(L2测线附近)的地表宽度为225 m,在150 m以下,断层带的宽度减小到175 m。
- 潘纪顺张先康姚志祥刘志
- 关键词:断层带地震测线有限差分正演
- 华北北部不同构造单元地壳速度模型──均匀分层介质反射波走时反演的结果被引量:5
- 2006年
- 从广义反演理论出发,对多层反射波的走时联合反演,可以同时获得所有的各层速度及厚度参数。其优点是在不需要把问题线性化过程的同时,统一考虑了各层反射波走时的离散对整个地壳模型的影响,又可兼顾观测数据的不同误差分布。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应用于华北北部的几个不同构造单元,反演得出了其反射P波速度结构,并与正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 田晓峰张先康嘉世旭杨卓欣段永红徐朝繁张成科张健狮
-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
- 华北不同构造块体地壳结构及其对比研究被引量:197
- 2005年
- 华北古大陆块体经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地壳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利用华北地区近30条、共约两万公里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及成果,进一步研究华北各次级块体内部地壳细结构,对比分析各块体的结构差异.根据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华北地壳可分为三大类: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地壳结构简单,基底结构完整,为稳定古大陆地壳;华北中部隆起区太行山及北部阴山、燕山隆起区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中部地壳和下地壳局部区域轻微速度逆转,可能与该区域地壳增厚隆升的壳内介质解耦形变有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地壳结构复杂,基底下陷、破碎,壳内介质松散、速度低,Moho上隆、地壳减薄,横向结构差异明显,显示了新生地壳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探讨了华北地壳分块构造以及与之相关的动力学演化.
- 嘉世旭张先康
-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细结构动力学演化
- 西秦岭—东昆仑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被引量:73
- 2008年
-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穿过阿尼玛卿缝合带东端完成了一条637km的近南北向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获得的地壳结构剖面表明,该地区Moho界面埋深48~51km,北浅南深,横向变化不大,而地壳内部构造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差异明显.在下地壳内出现的两组能量较强的P3、P4波组,反映了研究区下地壳的反射性质和多层结构特征.阿坝弧形断裂以南和阿尼玛卿缝合带附近壳内界面变形强烈,壳内低速异常结构明显,特别是在缝合带下方20km以下的中下地壳异常的低速结构可以解释为存在延伸至中下地壳的破碎带构造特征.在剖面南段反映西秦岭褶皱带至松甘块体相应的地震记录出现复杂、强烈的中下地壳反射和相对较弱的Moho反射震相是该地区地壳结构的明显特征.
- 张先康嘉世旭赵金仁张成科杨健王夫运张建狮刘宝峰孙国伟潘素珍
-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构造
- 武清—北京—赤城二维地壳结构和构造被引量:17
- 2007年
- 对武清—北京—赤城剖面段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常规地震测深方法进行处理与计算,目的是查明该地区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等.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武清的31.0 km向北西至延庆逐渐加厚为40.0 km.在北京下方壳内界面起伏较大,莫霍面在北京的北西方向有一急剧加深,在约20 km范围内M面起伏变化达5.0 km.根据地震波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以及二维地壳速度等值线和地震界面起伏变化等特征,沿剖面推测了5条地壳浅部断裂.
- 王帅军张先康张成科王夫运赵金仁张建狮刘宝峰潘素珍盖玉杰
- 关键词:地震测深
-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壳S波速度结构研究
- <正>在从四川红原至甘肃武威测线上布设了20台宽频带地震仪。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共接收到81个质量较高的远震。在接收函数提取中,采用最大熵反褶积方法将深地震测深的结果作为接收函数反演的初始模型。对17个测点的接收函数的径向分...
-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徐朝繁王夫运潘纪顺
- 文献传递
- 伽师强震群区上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 <正>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伽师—阿图什地区是中国大陆,也是全球现今地壳活动及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最强烈的地区之一。1902年8月22日发生在该地区阿图什的81/4地震是迄今历史记载的发生在新疆境内的最大地震。据...
- 徐朝繁张先康杨卓欣田晓峰
- 文献传递
- 反射波走时高阶多项式拟合在三维地震透射中的应用
- <正>在基于广义反演理论的层析成像中,反演所使用的走时残差传统上使用T2-X2方法拟合产生。T2 -X2方法假定参考地壳介质是均匀的,莫霍界面反射波走时满足t2=ax2+c。则反射波的走时残差为: 由于实际地壳δtiob...
- 田晓峰张先康杨卓欣徐朝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