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2054)
-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4
- 相关作者:吕延方王冬黄万阳陈树文王晓硕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空间集聚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决定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理论、计量模型,构建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内部集聚度指数以及反映市场规模效应的外部集聚度,深入研究了空间集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単位GDP工业COD、工业SO_2、工业烟尘和粉尘污染排放强度;内部集聚度对工业COD排放强度差距的贡献为负,是缩小工业COD排放强度差距的因素,而外部集聚度的贡献为正,表明随着集聚外部性的增强,区位的重要性更大地体现在不同区域间的相互关联上,即市场规模效应;外部集聚度对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 王晓硕宇超逸
- 关键词:夏普利值门限效应节能减排
- 我国承接外包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动态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动态面板GMM建模技术,从总量和强度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主要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各类特征承接外包间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承接国外中间环节的外包业务是我国出口贸易中引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加工品、基本材料是引致碳排放过度的最主要生产环节,而零配件承接易导致能源总量过度消耗。
- 吕延方王冬
- 关键词:承接外包能源消耗碳排放
- 进出口贸易对生产率、收入、环境的门限效应——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人均GDP的非线性面板模型被引量:42
- 2015年
- 本文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单一或双重门限模型,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收入和环境的基于人均GDP门限特征进行检验。模型结果显示了主要贸易变量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人均GDP的门限特征。研究建议,1东部地区应拓展贸易空间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应引进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以促进当地产出效率;2应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贸易发展同步;3应在不违反环境规制的条件下推动进出口贸易。
- 吕延方王冬陈树文
-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人均GDP
- 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溢出效应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本文利用30个国家1980—2012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显著的汇率溢出效应;日美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日美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因此,中国、日本、美国政府不应推出过于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应长期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日本安倍政府推出的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适可而止,美国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采取渐进方式。
- 黄万阳
-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政府消费支出货币供给量
- 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中方与美方视角,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基本面经济要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有重要长期和短期影响;2007-2011年,中美贸易失衡的均衡水平呈下降趋势;1986-2011年,美中贸易失衡的均衡水平呈下降趋势;1986-2011年,中美贸易失衡的错位程度不严重.政策启示是:不应简单化地将美国挑起针对中国的汇率和贸易争端归因于政治动机;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坚持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升值.
- 黄万阳
-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
- 公共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及其差距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点并依托布罗姆利的理论框架,在已有关于公共政策与民生关联性的研究基础上形成可参照的基本观点,并基于1992—2010年省际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主要政策工具对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地方政府GDP应与居民家庭收入同步增长,任何造成收入偏低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政策都不符合民生发展战略,应当建立经济增长中的民众共享机制。
- 吕延方
-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驱动因素——基于2003—2013年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 2015年
- 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服务外包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深刻分析国际跨国企业向中国转移服务业务的动因,发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外包的最新研究,分析了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然后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综合比较优势、交易成本假说,构建服务外包的驱动因素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业开放程度、行业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是承接服务外包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丰裕程度和行业规模对承接服务外包产生负向影响。
- 吕延方
- 关键词:服务外包比较优势交易成本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