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春阳刘海贵张梅芳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博览会模式”的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政策反思与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政策扶持被认为是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政府扶持的"会展平台"样本数据发现,博览会交流方式对于我国出版业"走出去"起着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但近两年来法兰克福书展和北京书展两大书展对全国版权输出的贡献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我们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博览会模式重在国际贸易环节的便利性支持,博览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没有扩展到全国产业竞争力培育当中,对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的四要素之间关系结构的优化缺乏关联性。政府对企业参与博览会的扶持政策与国内产业竞争的既有格局脱节,国内产业竞争力培育政策之间存在割裂,应该有进一步的配套政策推动我国出版产业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产业要素的集群化聚合,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天然优势。
- 张梅芳刘海贵
- 关键词:博览会
- 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工程”10年的绩效反思被引量:19
- 2012年
- 2011年是我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工程"的第一个10年。以影视产业中代表性的动漫、电视剧与电影产业为比较分析的样本,对过去10年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得失进行反思可以为接下来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制定提供参照系。我们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天然资源优势在于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但是,现有"走出去工程"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环节的扶持与突破,而忽视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对于国际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国内市场管理价值取向与国际市场取向相背离,"走出去"并非基于竞争力,而是以对于非主流区域市场的非营利性输出为主。因此,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开放竞争的产业环境的培育,均衡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这应该是"走出去工程"下一个10年价值取向变革的主要方向。
- 朱春阳
- 关键词:走出去工程影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