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401)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琪于瑞海杨青袁媛李洪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照射
  • 2篇扇贝
  • 2篇紫外线
  • 2篇紫外线照射
  • 1篇算法及实现
  • 1篇栉江珧
  • 1篇栉孔扇贝
  • 1篇虾夷扇贝
  • 1篇消息传递接口
  • 1篇流水线
  • 1篇接口
  • 1篇孔径雷达
  • 1篇雷达
  • 1篇合成孔径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6-DMAP
  • 1篇雌核
  • 1篇雌核发育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于瑞海
  • 3篇李琪
  • 2篇杨青
  • 2篇袁媛
  • 1篇黄玉东
  • 1篇李洪平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流水线的合成孔径雷达并行成像算法及实现被引量:5
2007年
根据对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成像算法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水线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并行成像算法。这种算法基于C/MPI编写并成功地在32节点的IBMPC集群实现。通过与已建立的通用的并行成像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流水线的并行算法是一种更适合SAR并行成像的一种算法,能够提供更高的并行效率。
黄玉东李洪平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流水线消息传递接口
虾夷扇贝雄核发育单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杨青李琪于瑞海袁媛
关键词:虾夷扇贝紫外线照射
栉孔扇贝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第1卵裂的适宜起始时间为受精后80min,诱导率为21.0%~22.6%。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卵裂产生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主要来源于第1卵裂中期的受精卵,由于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经紫外线照射的卵核在第1卵裂中期没能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没有参与第1卵裂后期的核分裂。尽管倍化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较低,但本研究证实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85—590]
袁媛李琪于瑞海
关键词:栉孔扇贝6-DMAP
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需要保证较高的卵裂率,因而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0 s是获得栉江珧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
杨青李琪于瑞海李吉清
关键词:栉江珧雌核发育紫外线照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