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90919)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金凤张艳萍王国玉杨翠燕王淑红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鸢尾
  • 4篇鸢尾苷
  • 3篇苷元
  • 3篇鸢尾苷元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趋化蛋白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间
  • 2篇细胞间黏附分...
  • 2篇细胞间黏附分...
  • 2篇细胞趋化
  • 2篇葛花
  • 2篇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2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王金凤
  • 3篇杨翠燕
  • 3篇王国玉
  • 3篇张艳萍
  • 2篇王艳萍
  • 2篇侯明晓
  • 2篇魏颖
  • 2篇王淑红
  • 2篇赵楠
  • 2篇刘丹
  • 2篇王芳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PLC法测定葛花中鸢尾苷和鸢尾苷元的含量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测定葛花中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美国Agilent-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2∶1∶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鸢尾苷在2.0~120.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1.9%;鸢尾苷元在0.8~80.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8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为1.7%。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葛花中鸢尾苷和鸢尾苷元的含量测定。
赵楠刘丹王艳萍王金凤魏颖
关键词:葛花鸢尾苷鸢尾苷元高效液相色谱法
鸢尾苷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鸢尾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脂模型组、鸢尾苷大、小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阳性对照组。各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开始灌胃给药,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血管组织中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表达。结果鸢尾苷大、小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壁中NF-κBp65表达量明显减少、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鸢尾苷可抑制高脂模型大鼠主动脉壁NF-κB和MCP-1、ICAM-1 mRNA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金凤杨翠燕张艳萍侯明晓王芳王国玉王淑红
关键词:鸢尾苷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核因子-ΚB
HPLC法快速测定葛花提取物中4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花中大豆苷、鸢尾苷、大豆苷元和鸢尾苷元4种异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2∶1∶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4种异黄酮的保留时间分别3.4,3.8,5.7,7.2 min,一次分析可在10 min内完成。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784~78.440μg·ml-1(大豆苷)、2.000~200.000μg·ml-1(鸢尾苷)、0.800~80.020μg·ml-1(大豆苷元和鸢尾苷元);r分别为0.999 9,0.999 8,0.999 7,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4%(RSD=1.66%,n=6)、100.03%(RSD=1.00%,n=6)、99.48%(RSD=1.76%,n=6)和100.92%(RSD=2.26%,n=6)。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葛花异黄酮的研发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
王金凤魏颖王芳杨翠燕王国玉张艳萍刘丹赵楠王艳萍
关键词:葛花大豆苷鸢尾苷大豆苷元鸢尾苷元
鸢尾苷元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MCP-1和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鸢尾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及对MCP-1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VEC,加入ox-LDL建立VEC氧化损伤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鸢尾苷元,通过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活力,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CMCP-1和ICAM-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鸢尾苷元对ox-LDL所致的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显著抑制ox-LDL诱导VECMCP-1和ICAM-1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鸢尾苷元抗VEC氧化损伤和抑制MCP-1,ICAM-1的过度表达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王金凤张艳萍杨翠燕侯明晓王芳王国玉王淑红
关键词:鸢尾苷元血管内皮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