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D199M)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史正涛明庆忠苏怀董铭方小敏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早更新世
  • 2篇孢粉
  • 2篇临夏盆地
  • 2篇更新世
  • 2篇磁化率
  • 2篇磁化率特征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坡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演化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转移矩阵
  • 1篇孢粉记录
  • 1篇孢粉组合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状况

机构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明庆忠
  • 5篇苏怀
  • 5篇史正涛
  • 3篇董铭
  • 2篇方小敏
  • 1篇李滨勇
  • 1篇潘保田
  • 1篇王均平
  • 1篇张笑微
  • 1篇孔瑞
  • 1篇郑泉
  • 1篇汪彦林

传媒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阶地序列及成因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野外地貌调查,结合黄土地层学、年代学分析,发现黄河在位于豫西断隆的三门峡至孟津段发育至少4级阶地,其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0.86MaBP、0.62MaBP、0.13MaBP和0.05MaBP;在位于华北断坳的孟津至扣马段仅发育3级阶地,形成时代分别为:1.24MaBP、0.25MaBP和0.05MaBP。黄河各级阶地的河流相沉积物顶部都有一层古土壤发育表明,黄河下切形成阶地的过程发生在古土壤发育的间冰期,气候变化对阶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是,黄河流经豫西断隆和华北断坳两个抬升状况差异较大的构造单元所表现出来的阶地序列和年代的迥然差异则证明了地面抬升也是控制黄河阶地发育的重要因素。
苏怀王均平潘保田明庆忠史正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
昆明西山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磁化率特征
2010年
开展广泛的磁化率特征研究是目前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昆明西山4个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剖面进行系统的磁化率测定发现,所有剖面磁化率值都呈现自剖面底部向顶部增高的趋势,这一现象与以往流行的玄武岩风化壳磁化率值随风化成土过程的加深而减小的模式有较大出入。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可能是本区玄武岩风化壳(至少顶部60 cm区域)磁化率增强的主要贡献者。
张笑微苏怀孔瑞
关键词:磁化率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草地和耕地,这3类面积的总和达到了整个流域面积的86.40%以上。(2)1992年-2001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其余各类土地类型面积均呈减少状态。(3)不同坡度等级土地利用的变化表现为:6°以上的坡耕地不断减少,尤其15°以上,减少幅度较大;坡度6°以下,耕地仍有小幅增长。各个坡度内的林地均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6°以上的各坡度段,增长幅度较大。在2°-6°范围内和25°以上地区,园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各坡度段内均呈大幅度减少状态。
董铭史正涛李滨勇明庆忠
关键词:转移矩阵坡度
甘肃省临夏盆地更新世早期湖泊沉积孢粉记录的古气候演化被引量:13
2011年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临夏盆地早更新统东山组(2.50~1.76Ma)的孢粉划分为3个孢粉带(含6个亚带),即3个植被、气候阶段:第一阶段(2.50~1.91Ma,带Ⅰ),植被类型是以柏科、榆属和禾本科为优势种的温带森林,气候表现为温凉稍干,并有逐渐干旱化的趋势。第二阶段(1.91~1.80Ma,带Ⅱ)是以云杉属、榆属和禾本科为主的温带森林,气候冷湿;尤其在1.89~1.87Ma期间,云杉林面积最大,气候最为湿润;第三阶段(1.80~1.76Ma,带Ⅲ),植被类型为以云杉属、梣属和禾本科为主的温带森林,云杉林面积逐渐减小,禾本科逐渐增加,气候逐渐干旱。
董铭方小敏史正涛明庆忠苏怀
关键词:孢粉组合临夏盆地早更新世古气候
磁化率特征揭示出的昆玉高速公路跑马山段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环境磁学的手段对昆玉高速公路跑马山段左右两侧表层土壤进行监测,发现高速公路两侧表土磁化率(lχf)有向公路增加的趋势,其中距离公路20m以内的地带这种趋势最为明显。频率磁化率(fχd%)分析表明,磁化率值向高速公路增大趋势与成壤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SP)无关,预示着土壤受到了污染,而距离公路20m的地带污染最为明显。
汪彦林苏怀郑泉史正涛明庆忠
关键词:表土磁化率昆玉高速公路
早更新世甘肃省临夏盆地的环境演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孢粉分析为主,结合w(CaCO3),c(Cl-)和粒度指标,建立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序列.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干(2.50~1.91Ma)湿(1.91~1.80Ma)干(1.80~1.76Ma)三个阶段,其中在1.89~1.87Ma期间云杉孢粉含量占绝对主导地位(77.8%~89.4%),是临夏盆地早更新世气候最湿润期.通过将孢粉资料同北大西洋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和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对比以及孢粉波谱分析发现,1.95Ma前后是临夏盆地气候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气候变化主要受热带季风控制,之后受高纬冰盖变化的驱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推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的强烈隆升可能是造成这一气候转型的原因之一.
董铭方小敏明庆忠史正涛苏怀
关键词:孢粉环境变化早更新世临夏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