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095)
-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5
- 相关作者:唐俊明王家宁郑飞张蕾周明华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武汉大学佐治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PEP-1-CAT提高移植入大鼠下肢缺血部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
- 2012年
- 目的:研究转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PEP-1-CAT对MSC存活力的影响及其在大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SRY)基因的表达和红色细胞膜荧光探针(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DiI)标记的MSC的存留情况,以分析雄性大鼠MSC移植到雌性大鼠下肢缺血部位后的存活状况。MSC在下肢缺血部位的凋亡采用TUNEL法检测。下肢缺血部位血管新生的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表面分子CD31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肢缺血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PEP-1-CAT预处理的MSC移植到下肢缺血部位后,凋亡细胞减少,存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约4倍。PEP-1-CAT预处理组中,下肢缺血区域的CD3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表达约为对照组的2倍。结论:PEP-1-CAT预处理可增强移植到大鼠下肢缺血部位MSC的存活率,并可通过上调VEGF表达改善损伤部位的血管新生。
- 张蕾董小伟杨建业郑飞孔霞郭凌郧唐俊明黄永章王家宁
- 关键词:下肢缺血存活
- 整合医学模式下生理学教学新理念与教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0
- 2015年
- 以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深入探讨在整合医学模式下,为实现培养未来整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采取抓住核心概念的讲解、打通系统的壁垒、引入创建应用新的生理学教育理念、推动基础与临床的教学融合、建立与之匹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措施,构建新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并初步实现了在督促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拓展应用。更加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思维、科学创新精神的养成,及科研、医疗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 唐俊明罗斌吕艳霞赵丹张璟璇熊顺华袁杰李国华任永生
-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本研究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经典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鉴定MSC表面标志特征。收集MSC条件培养液(MSC-CM),过表达基质细胞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MSC条件培养液(Ad-SDF-1-MSC-CM),以2%FBS-DMEM、15%FBS-DMEM培养液为对照,将MSC-CM、Ad-SDF-1-MSC-CM等条件培养液加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作用24 h后,用MTT法检测CRL1730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划痕法和黏附模型评价MSC-CM对CRL1730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SC-CM相比,Ad-SDF-1-MSC-CM处理的CRL1730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加入阻断剂AMD3100后,MSC-CM所介导的促增殖效应明显降低。MSC-CM、Ad-SDF-1-MSC-CM促进CRL1730细胞的迁移,AMD3100明显抑制其所介导的CRL1730细胞迁移。与MSC-CM相比,Ad-SDF-1-MSC-CM处理的CRL1730细胞黏附能力明显增强,AMD3100能显著降低其增强CRL1730黏附能力的作用。结论:MSC-CM对CRL1730细胞的促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SDF-1密切相关。
- 郑飞李霞张蕾孔霞郭凌陨杨建业黄永章唐俊明王家宁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迁移
- PEP-1-CAT预处理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的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和纯化His-tag-PEP-l-CAT融合蛋白,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缺氧复氧组(H/R)、H/R加CAT组(H/R+CAT)、H/R加PEP-1-CAT组(H/R+PEP-1-CAT)。分别向H/R+PEP-1-CAT及H/R+CAT组加入2 mol/L的PEP-1-CAT及CAT500μl处理6 h,将各组细胞置于缺氧箱中缺氧21 h,再复氧6 h。采用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H/R组相比,H/R+PEP-1-CAT组的细胞的LDH、MDA、细胞的凋亡率及Bax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Bcl-2的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PEP-1-CAT预处理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的作用发挥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 魏双王家宁唐俊明黄永章郭凌郧张蕾郑飞孔霞
- 关键词:缺氧复氧过氧化氢酶H9C2细胞
- 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 ACHR)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非神经组织,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生存等功能。最新的研究发现:α7n ACHR不仅在成熟的组织和器官,而且也在未分化的干/祖细胞中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受体,具有调节干/祖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作用。本文就α7n ACHR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特征,尤其与干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综述。期望以此了解α7n ACHR在干细胞中的作用,并为以α7n ACHR为靶点的新药研发及干细胞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向力陈绍娟唐俊明
- 关键词: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干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眼表的分化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后是否能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方法 3~5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采用全周角膜缘板层切除术加中央角膜上皮刮除术建立兔右眼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4周后观察眼表形态,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DAPI染色鉴定模型成功与否,选取成功模型18只(36只眼),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兔左眼)、模型组、羊膜组、羊膜加BMSC组,后3组每组6只(兔右眼)。取第三代(P3)兔BMSC,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培养观察,待细胞铺满羊膜达90%以上时进行移植手术,于移植术后12周观察兔右眼表形态,行HE染色观察角膜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兔BMSC分化方向。结果建模后4周有21只兔右眼眼表形态评分达到7分及7分以上,行HE染色、PAS染色、DAPI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缘及角膜上皮细胞层被清除,浅基质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可见杯状细胞形成,说明模型构建成功。移植术后12周照相观察眼表形态,与自身兔左眼角膜相比,模型组兔右眼角膜混浊,有大量新生血管,羊膜组右眼角膜轻度混浊,有少量新生血管,羊膜加BMSC组兔右眼角膜透明,未见新生血管;HE染色显示羊膜加BMSC组角膜结构修复完整,免疫荧光检测到羊膜加BMSC组有角膜分化的特异性标记因子CK3+12表达,而羊膜组未见表达。结论兔BMSC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后,在体内能够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或角膜样上皮细胞,恢复眼表结构及功能。
- 兰梅杨芳唐俊明张蕾余锦强
- 关键词: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在血管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进展
- 2016年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PPAR家族包含3个蛋白:PPARα(NR1C1),PPARβ/δ(NR1C2),PPARγ(NR1C3)。与其他核受体一样,所有PPAR亚型在4个功能域中包含5~6个结构区域,称为A/B,C,D和E/F[1]。
- 张丙宏陶弯钟森唐俊明
- 关键词:PPAR功能域基因转录
- 过氧化氢预处理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活性氧介导的氧化损伤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观察H2O2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研究。建立H2O2预处理抵抗高浓度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CTL);(2)损伤组(INJURY);(3)预处理组+损伤组(PC)。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胞内MDA水平和T-SOD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Annexin-V/PI双染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25μmol/L的H2O2预处理90min能明显地保护H9c2心肌细胞抵抗400μmol/L 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下调MDA水平,上调SOD活性,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低浓度H2O2预处理能减轻H9c2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抑制氧化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损伤和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SOD活性上调有关。H2O2预处理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一项新策略。
- 陈旭光唐俊明张蕾郭凌郧杨建业郑飞王露
- 关键词:过氧化氢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效应激活心脏干细胞迁移(英文)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索移植到心梗部位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其旁分泌效应促进心脏干细胞迁移至心梗部位。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特征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特征及多向诱导分化实验确认其干性。经体外Transwell分析心脏干细胞迁移特征,利用VEGF,HGF及SDF-1α等受体特异阻断剂观察其在心脏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在体利用左冠状动脉前降之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心梗后7 d,植入MSC到心梗及周边部位。细胞移植7 d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外周血中c-kit阳性的干细胞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心梗部位c-kit阳性的干细胞数目,同时行Western Blot分析心脏VEGF,HGF及SDF-1α的表达,一月后心导管技术测量心功能及胶原染色和HE染色确定梗死面积。结果:移植的MSC增加了心梗部位VEGF,HGF及SDF-1α的表达,并动员c-kit阳性的干细胞迁移至心梗部位。与对照组相比,MSC移植组明显降低了心梗面积,显著增加了血管密度,明显改善了左室心脏功能。体外迁移实验发现MSC条件培养基能够诱导心脏干细胞迁移,这个过程能被VEGFR、CXCR4及c-Met等受体特异阻断剂所阻断,且c-Met可能起主要作用。结论:移植的MSC通过其旁分泌效应激活c-kit阳性的干细胞迁移至心梗部位修复受损的心脏。
- 计流计流王家镜徐夏刘书林李茜张世强王家宁刘书林张蕾李茜孔霞唐俊明黄永章陈世友
- 关键词:心肌梗死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迁移旁分泌
- PEP-1-CAT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PEP-1-CAT融合蛋白转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能力,以及其预处理对MSC在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记物CD29、CD90、CD45、CD34,并检测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His-CAT和His-PEP-1-CAT转导入MSC的能力。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相应的试剂盒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MSC低表达CD34(1.78%)、CD45(1.41%),高表达CD29(94.3%)、CD90(95.5%),具有成脂、成骨多向分化的潜能。PEP-1-CAT转导入MSC中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征,而His-CAT不能进入细胞内。与His-CAT组相比较,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MSC的凋亡率明显降低,LDH和MDA含量明显下降,减轻了因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PEP-1-CAT融合蛋白通过清除活性氧,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显著抑制了MSC在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下的凋亡。
- 张蕾董小伟郭凌郧孔霞郑飞杨建业唐俊明王家宁
-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