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20060912)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富大智吴刚刘树荣刘永锋陈旭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肝移植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栓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手术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早期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血
  • 1篇门静脉血栓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旭春
  • 2篇刘永锋
  • 2篇刘树荣
  • 2篇吴刚
  • 2篇富大智
  • 1篇孟一曼
  • 1篇石蕊
  • 1篇李弘
  • 1篇程颖
  • 1篇成东华
  • 1篇张佳林
  • 1篇杨蕾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处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194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存在PVT24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中采取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术前存在的门腔分流和粗大的侧支循环。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结果术后PVT发生率2.58%(5/194)。1例PVT经外科门静脉取栓、重新吻合治愈,3例置管溶栓、支架植入治愈,另1例仅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未特殊处理。与PVT相关病死率为0。其余病例随访6~104个月,未见PVT。结论理想的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门腔存在的分流和术后有效的抗凝可以减少PV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PVT,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吴刚刘永锋成东华陈旭春富大智张佳林刘树荣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127例肝移植病例,分为ARF组(n=26)和非ARF组(n=101),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血清肌酐水平,观察是否存在肾脏结构性病变、休克、消化道出血,是否大量放腹水、行血浆置换治疗,是否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术中是否应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输血量情况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种类等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早期发生AR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ARF发病率较高,术前高血清肌酐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富大智程颖孟一曼吴刚杨蕾李弘石蕊刘树荣陈旭春刘永锋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肾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