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6592)

作品数:9 被引量:231H指数:8
相关作者:鲜学福姜永东许江熊德国周富春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尖点突变
  • 1篇地压
  • 1篇地应力
  • 1篇地应力测试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变形
  • 1篇岩石变形特性
  • 1篇岩石声发射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应力
  • 1篇应力测试
  • 1篇蠕变
  • 1篇蠕变模型
  • 1篇蠕变特性
  • 1篇砂岩
  • 1篇声发射
  • 1篇失稳
  • 1篇突变模型
  • 1篇屈服应力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中铁西南科学...

作者

  • 5篇姜永东
  • 5篇鲜学福
  • 1篇粟健
  • 1篇周军平
  • 1篇尹光志
  • 1篇周富春
  • 1篇许江
  • 1篇熊德国
  • 1篇杨钢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层状岩质边坡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被引量:14
2008年
根据含软弱夹层层状岩质边坡失稳的特点,建立了边坡地质力学模型,考虑内外环境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完善的边坡失稳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得到了边坡系统发生突变的必要条件。边坡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其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改变,边坡可能不会滑坡,也可能发生快速和慢速蠕滑,从而形成复杂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滑坡成因的认识,揭示了应用突变理论研究边坡失稳现象是可行性。
姜永东鲜学福杨钢周军平
关键词:层状岩质边坡尖点突变模型
砂岩蠕变特性及蠕变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63
2005年
应力水平对岩石蠕变特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砂岩单轴蠕变试验研究表明:当加载应力远小于屈服应力时,应变速率持续衰减最终保持恒定,只产生蠕变的第1,2阶段,试件不会破坏,属于稳定型蠕变;当加载应力大于或小于但接近于屈服应力时,应变速率先衰减后加速增长,蠕变的3个阶段都产生了,在蠕变第3阶段产生了轴向方向的3条裂纹,最终裂纹扩展贯通而破坏,破坏形式为张性拉裂破坏,属于非稳定型蠕变。实验说明,屈服应力是岩石产生极非稳定型蠕变的一个临界值。根据加载应力水平产生的蠕变差异,建立了砂岩的经验本构模型和蠕变力学模型,为岩体工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姜永东鲜学福熊德国周富春
关键词:蠕变屈服应力蠕变模型
采掘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根据煤层冲击地压的非稳定性问题,建立了煤层冲击地压的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科学中的突变理论,对煤层变形失稳及冲击地压进行了突变理论分析,得出了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以及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层变形的突跳量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式,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煤岩失稳和冲击地压发生机制的认识。
姜永东鲜学福尹光志
关键词:冲击地压力学模型尖点突变
单一岩石变形特性及本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利用MTS815岩石材料试验机试验,得到了在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及曲线上的压密、弹性、应变硬化(塑性)和应变软化(破裂)的4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岩石的变形特性和围压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根据岩石的变形特性提出以Duncan模型为基础的、能够描述岩石压密、弹塑性和破裂段的单一岩石本构模型,用改进的模型分析了岩石变形破坏机理。实验表明,提出的改进本构关系能更好地描述岩石的变形和破裂。
姜永东鲜学福粟健
关键词:岩石本构关系
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应用于地应力测试的研究被引量:60
2005年
介绍了声发射Kaiser效应测定岩体地应力的原理、方法和测试技术,应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地下岩体测点处的地应力表示和地应力椭球基本方程。通过在定向岩芯9个特殊方向取样,进行声发射试验得到了各方向的单向正应力值,将其值代入地应力计算公式中得到了3个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姜永东鲜学福许江
关键词:地应力声发射KAISER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