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AA624040)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文郭跃伟董美玲沈旭王继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植物
  • 2篇珊瑚
  • 2篇红树
  • 2篇红树林
  • 2篇红树林植物
  • 2篇SP
  • 1篇动物
  • 1篇石珊瑚
  • 1篇食源
  • 1篇皮片
  • 1篇柳珊瑚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篇郭跃伟
  • 4篇张文
  • 2篇沈旭
  • 2篇董美玲
  • 1篇王继栋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4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树林植物榄李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对采自中国北海的红树林植物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榄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methyl-1,3-dihydroxy-5-tridecylbenzene(1),1,3-dihydroxy-5-undecylbenzene(2),ergosta-7,22-dien-3-βol(3),e-modin(4),kaempferol(5),quercetin(6),quercitrin(7),isoquercitrin(8),epigallocatechin(9),gallic acid(10)。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和2对PTP1B显示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3.38±1.98)和(10.40±0.88)μmol.L-1。
王继栋董美玲张文沈旭郭跃伟
关键词:红树林化学成分
中国南海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及其可能的食源动物柳珊瑚Muric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从中国南海的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ornatus)中分离得到4个eunicellane型二萜:Ophirin(1),calicophirinB(2),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3)及3-去乙酰基-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4);而由同时、同地采集到的柳珊瑚Muricellasp.中则分离得到calicophirinB(2),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3),astrogorgin(5)及类似物6.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波谱学实验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对照得以确定,并首次对Ophirin(1)的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Ophirin(1)的单晶X衍射实验不但进一步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而且使这一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述得到修正.本文是对Dermatobranchus属软体动物化学成分研究的首次报道;研究提示,美丽拟皮片鳃能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并将食物中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转移、富集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使之成为自身的化学防性物质.美丽拟皮片鳃与Muricella属柳珊瑚中共同出现的类似化合物支持二者间可能存在的捕食与被捕食的生态学关系.
张文GAVAGNINMargherita郭跃伟MOLLOErnestoCIMINOGuido
关键词:柳珊瑚SP
中国南海石珊瑚Tubastraea sp.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石珊瑚Tubastraea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石珊瑚Tubastraeasp.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化学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并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数据相比较,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具有aplysinopsin骨架的生物碱类似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de--Nmethylaplysinopsin(1),(Z)-3-′deimino-2′,4-′bis(demethyl)-3-′oxoaplysinopsin(2),(Z)-6-bromo-3-′deimino-2′,4-′bis(demethyl)-3′-oxoaplysinopsin(3),(E)-6-bromo-2-′demethylaplysinopsin(4)及(E)-2-′demethylaplysinopsin(5)。结论:这是对中国Tubastraea属石珊瑚化学成分的首次研究,化合物1,4及5系首次从该属珊瑚中分离得到。
张文Margherita Gavagnin郭跃伟黄太忠王俊杰
关键词:石珊瑚
中国广西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它们分别鉴定为kayadiol(1)、8(14),15-isopimaradiene-7α,18-diol(2)5、,11-epoxy-9-hydroxy-7-megastigmen-3-one(3)、annuionone E(4)、28,30-dihydroxy-lup-20(29)-ene-3-one(5)、mes-sagenic acid G(6)、3,β24-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7)s、yringaresinol(8)、ethyl gallate(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继栋董美玲张文沈旭郭跃伟
关键词:红树林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