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3329225250)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熊德琪杨柏林段美娜丁光辉高翔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消油剂
  • 5篇燃料油
  • 3篇氧化酶
  • 3篇石油烃
  • 3篇马粪海胆
  • 3篇酶活性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3篇活性
  • 3篇海胆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生物降解型
  • 2篇抗氧化酶活性
  • 2篇降解型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溢油
  • 1篇溢油分散剂
  • 1篇油分散剂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机构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1篇日照钢铁控股...

作者

  • 7篇熊德琪
  • 4篇杨柏林
  • 4篇丁光辉
  • 4篇段美娜
  • 3篇高翔
  • 2篇殷悦
  • 2篇张欣欣
  • 1篇姜玲玲
  • 1篇钱怡婷
  • 1篇朱睿
  • 1篇王超
  • 1篇高亚丽
  • 1篇何山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消油剂处理溢油对海胆CyⅡa和SP-Runt基因突变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选择海洋模式生物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受试生物,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了120号船用燃料油经消油剂处理前后对海胆基因突变的诱导效应。在污染暴露时间分别设定为7、14、21d,油水配比浓度分别设定为0.28、0.56、1.13、2.25和4.5 g/L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检测CyⅡa和SP-runt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消油剂处理前后CyⅡa基因均未出现基因突变;消油剂处理前SP-Runt基因未出现突变,而消油剂处理后突变与暴露天数和浓度呈正相关,该基因编码区的第986位上胸腺嘧啶(T)突变成胞嘧啶(C),导致缬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实验证明使用消油剂分散120号船用燃料油产生的复合毒性效应使海胆SP-Runt基因突变几率增加,原因可能是消油剂将120号燃料油分散为水中细小油滴增加了生物接触石油烃的概率,而且具有亲脂性的消油剂对石油烃,特别是有毒多环芳烃(PAHs)具有显著增溶作用,增加了有毒污染物的生物利用率。
段美娜杨柏林丁光辉熊德琪
关键词:溢油分散剂SSCP马粪海胆
消油剂处理120#燃料油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为研究对象,比较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与乳化液(biolog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BE-WAF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研究了不同浓度(40、100、250 mg/L)下WAFs、BE-WAFs对胚胎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石油烃的氧化胁迫后,海水青鳉胚胎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明显。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诱导效应和抑制效应。其中受石油烃污染影响最为明显的为SOD酶;而GST酶则对消油剂单独暴露表现较为敏感。实验证明,海水青鳉体内SOD酶活性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最为敏感,适合作为监测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高翔丁光辉钱怡婷姜玲玲熊德琪
关键词:石油烃消油剂抗氧化酶
生物降解型消油剂与180#燃料油对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CAT和SOD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消油剂和溢油对海洋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将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暴露于不同浓度(油水配比浓度分别为0.92 g/L、1.84 g/L、3.68 g/L)的18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和经生物降解型消油剂处理后得到的乳化液(Biological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BEWAFs)中,分别于暴露期24 h、48 h和96 h及恢复期24 h和48 h时,检测WAFs和BEWAFs对海胆性腺和肠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在WAFs和BEWAFs中的性腺组织CAT、SOD和肠组织CAT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肠组织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肠组织中两种酶活性的最大诱导值出现的时间早于性腺组织,且恢复期时肠组织中各浓度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更为显著,说明肠组织受石油烃氧化胁迫的敏感性比性腺组织强。与WAFs和BEWAFs相比,消油剂对照组中两种酶活性变化较小,由此可知,生物降解型消油剂本身对黄海胆的影响非常小,但其与燃料油对黄海胆的复合毒性效应却大于燃料油本身。海胆体内的CAT和SOD活性对石油烃的急性毒性效应较为敏感,可作为监测海上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张欣欣殷悦段美娜王超熊德琪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
消油剂与120#燃料油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在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消油剂的使用备受争议。为探究消油剂和溢油对海洋底栖模式生物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复合毒性效应,通过WAFs(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和CEWAFs(Chem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的96 h暴露实验,测定海胆肠和性腺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油水配比浓度的增加,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酶活性峰值均极显著高于海水对照组水平(P<0.01)。肠中4种酶活性最大诱导倍数均高于性腺。相同暴露浓度下,CEWAFs组4种酶活性诱导程度均高于WAFs组。消油剂对照组和海水对照组间4种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段美娜杨柏林丁光辉熊德琪
关键词:消油剂马粪海胆抗氧化酶活性
生物降解型消油剂处理燃料油对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对比研究了120#燃料油在加入消油剂前后对黄海胆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将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胚胎分别暴露于10个不同质量浓度的120#燃料油分散液和经消油剂处理后的乳化液中,对照组为海水空白,单独消油剂海水为内置空白组,暴露30min后,测定随石油烃剂量的变化与暴露时间改变黄海胆胚胎发育及生长速率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黄海胆胚胎发育时间明显滞后,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且乳化液试验组滞后更为显著。石油烃暴露对黄海胆胚胎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随发育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不同发育时期段,乳化液的EC50值均比分散液小。研究结果表明,120#燃料油暴露能影响黄海胆胚胎发育,经生物型消油剂处理后,其毒性增大。
高亚丽朱睿吕昕璐高翔杨柏林熊德琪
关键词:石油烃胚胎发育
消油剂处理180^#燃料油对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初步探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研究了18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odated Fractions,WAFs)和乳化液(Chemical Enhanced Water-Accomodated Fractions,CEWAFs)对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肠和性腺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毒性影响。将黄海胆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WAFs和CEWAFs中,96h后提取其肠和性腺,测定暴露期抗氧化系统各酶的活性;再用海水培养,7d后进行恢复期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研究结果显示,WAFs和CEWAFs对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效应,暴露期海胆肠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GSH)在WAFs中的最大诱导率分别为40.21%,46.03%,26.01%,23.89%;在CEWAFs中的最大诱导率分别为38.60%,48.83%,29.34%,27.86%。实验组性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最大诱导率均高于肠组织,且恢复期与暴露期规律基本一致。由此可知,黄海胆性腺组织较肠组织对石油烃更为敏感。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海胆CAT、SOD对石油烃污染的敏感度更高,更适合作为监测海洋石油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消油剂本身对生物无明显急性毒性效应。
殷悦熊德琪张欣欣何山段美娜吕昕璐
关键词:消油剂抗氧化酶系酶活性
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GSH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了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不同部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将马粪海胆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0号柴油分散液中,并分别于暴露1、5、9、13和24d后提取海胆的肠、体液和性腺,进行GSH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马粪海胆体内各部位GSH含量存在差异,在受到石油烃的氧化胁迫后,各部位GSH含量发生变化,且变化程度有所不同。但同一组织或体液中GSH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随着石油烃质量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海胆体内GSH含量基本上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且最大诱导量出现的时间随分散液质量浓度的降低而有所延后。分散液质量浓度与最大诱导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抑制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实验证明,海胆体内GSH含量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敏感,比较适合作为监测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高翔杨柏林丁光辉熊德琪
关键词:马粪海胆石油烃GSH含量毒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