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812201240) 作品数:4 被引量:26 H指数:2 相关作者: 谢迎新 王晨阳 郭天财 朱云集 刘园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两种追氮方式对砂壤质潮土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14年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下,观测了夏玉米季两种追氮方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常规拔节期一次性追氮(T1)、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氮(T2)三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在总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两次追氮(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无论在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还是氮肥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追氮(拔节期).因此,在砂壤质潮土区域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更有利于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靳海洋 白雪莹 谢迎新 刘园 贺德先关键词:夏玉米 SPAD值 氮肥利用率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李娜娜 谢迎新 朱云集 王晨阳 郭天财关键词:水氮耦合 冬小麦 籽粒灌浆 水氮对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3年 为进一步探索水分和氮肥对小麦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0、180、240和300kg.hm-2,分别用N0、N1、N2、N3表示)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N2处理获得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较低直/支比,不施氮或施氮过多均不利高产和籽粒淀粉积累。与W0相比,W1处理有利于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及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明显。在8个处理中,以W1N2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籽粒淀粉品质有利,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李娜娜 刘园 谢迎新 朱云集 王晨阳 郭天财关键词:冬小麦 灌水 施氮 淀粉含量 施氮模式对砂质潮土氨挥发、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连续多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在氮肥施用量200 kg/hm2下,观测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季土壤氨挥发、子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季不同施氮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量不同,当地常规施氮处理损失量最高,改变氮肥基追比处理次之,控释复合肥处理损失量最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氮模式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控释复合肥、改变氮肥基追比处理较当地常规施氮处理分别增产9.89%和7.14%。不同施氮模式下夏玉米季氮肥利用率以控释复合肥利用率最高,改变氮肥基追比处理次之,常规施氮最低。综合考虑,控释复合肥、改变氮肥基追比均可作为砂质潮土区推广的适宜氮肥施用模式。 谢迎新 刘园 靳海洋 王晨阳 朱云集 郭天财 贺德先关键词:夏玉米 施氮模式 氨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