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70013)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南生何亚丽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1923年上海商界的反贿选运动——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分析中心被引量:1
- 2011年
- 曹锟贿选是武人政治与金钱政治结合的产物,招致全国各界的普遍反对。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中心的上海商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贿选运动,他们纷纷集会、通电,否认北京政府,主张国民自治,呼吁罢税惩凶,并推动上海总商会出面组织民治委员会。上海总商会将民治委员会严格控制在大商人层面上,导致了"民治"即"商治"的局限性,增加了上海商界内部大商人与中、下层商人之间的分歧,严重削弱了反贿选运动的力量。反贿选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上海商人国民责任意识的一次实践和寻求国民自治的一次尝试,表明了上海商界与北京政府的进一步疏离,也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商人阶级提供了一个实例。
- 彭南生
- 政争、权争与派系之争:上海商总联会分裂原因初探被引量:3
- 2014年
- 1921年上海商界总联合会分裂为以陈则民为代表的旧总会和以赵南公为中心的新总会,始则肇端于国民大会问题上的争执,继则加深于江苏省议会选举上的舞弊。政见的分歧是双方对立的基本原因,权力争夺是彼此角力的关键因素,商界内部的派系矛盾则是新、旧两总会摊牌的重要推手,在政争、权争与派系之争的背后,既掺杂着宁波帮与非宁波帮之间复杂的地缘因素,也存在着内部制度设计不合理、商联会成员社会成分复杂等组织缺陷。透过这一个案,不仅可以观察到商人团体参与政治的深度及其所受到的冲击,更能透视外部政治力量对商人团体的渗透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 彭南生
- 关键词:政争
- 行小善:近代商人与城市街区慈善公益事业——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讨论中心被引量:9
- 2012年
- 上海马路商联会是以中小商人为主体的街区性自治团体,在政治诉求之外,十分重视所在商业社区内的慈善公益事业,通过办学、防疫施诊、防盗,为商铺学徒提供补习教育,弥补公共卫生之不足,构建公共安全体系,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机部分。商联会的"行小善"与商会、同业公会、同乡会等商人团体的慈善公益行动一道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人救助网络,形成社会协同效应,缓解了社会冲突,改善了经营环境,增强了商人对所在街区的认同,提高了商户的组织化程度,为城市地方自治奠定了基础。
- 彭南生
- 关键词:街区慈善公益
- 上海商总联会的形成、重组及其性质被引量:1
- 2015年
- 五四运动后,在各马路商联会基础上形成的商总联会,以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作为动员和集结中下层商人的工具理性,以"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为手段,在抵制公共租界的增捐斗争和争取市民权运动中,集中展现了租界内中下层华商的整体力量。但是,在变幻莫测的国内政局中,中小商人政治上的幼稚性、复杂的政治派系与地域性商帮的争夺,导致组织分裂。新、老两总会的分立,造成华商整体力量的分散与弱化,各路商联会要求商总联会远离政治,回归"在商言商"的本位,经过三轮自下而上的努力,分裂两年之久的商总联会再次走向统一。上海商总联会的形成与分合,反映了中下层商人政治上的激进性与不成熟性。尽管如此,商总联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反对工部局增捐和北京政府开征印花税的斗争中,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护了商人的整体利益,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非法人中下层商人团体。
- 彭南生
- 江浙战争前后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兼论近代民间商人组织的自我建构被引量:2
- 2014年
-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造成了上海社会秩序的严重失序和商业上的巨大损失。战前,以马路商界联合会为代表的上海中、下层商人通过函电、集会等方式反对战争,力图避免战争爆发。战争期间,商联会采取武装自卫、救济难民、调节民食等多种手段,努力维护战争背景下的城市秩序。战后,商联会积极从事善后救济,并介入各方势力之间,扮演重要的交涉调解角色,以防战事再起。商联会在战争前后的言行,充分反映了商人团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慈善公益理念与合作精神。商联会在维护城市社会秩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有力地提升了它作为民间组织的社会合法性与权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商联会何以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的商人组织。
- 彭南生何亚丽
- 关键词:江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