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2-3-18-hy)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军肖志忠刘长琳庄志猛陈四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星突江鲽
  • 5篇星鲽
  • 5篇条斑星鲽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观察
  • 1篇性状
  • 1篇养殖
  • 1篇养殖群体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脂肪酸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食性
  • 1篇授精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分析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威海市环翠区...

作者

  • 5篇陈四清
  • 5篇庄志猛
  • 5篇肖志忠
  • 5篇刘长琳
  • 5篇李军
  • 4篇马道远
  • 4篇于道德
  • 4篇徐世宏
  • 3篇齐国山
  • 2篇常青
  • 2篇李迪
  • 1篇张秀梅
  • 1篇谭杰
  • 1篇陈艳翠
  • 1篇高天翔
  • 1篇邓永生
  • 1篇温海深
  • 1篇刘志鸿
  • 1篇李琪
  • 1篇王晓伟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南方水产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9
  • 7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群体同工酶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筛选了9种酶,检测到15个位点,在0.99水平上,仅PGM*位点表现为多态,LDH*、SDH*、G3PDH*、GPI-1*、GPI-2*、GPI-3*、IDHP*、SOD-1*、SOD-2*、SOD-3*、MDH-1*、MDH-2*、MPI-1*和MPI-2*均为单态,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实际观测杂合度为0.0098,预期杂合度为0.030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0557。结果表明,星突江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陈艳翠高天翔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
关键词:星突江鲽养殖群体同工酶分析
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细胞体内培养法,经空气干燥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星突江鲽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46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两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对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2sm+46t,NF=50。
李迪陈四清刘志鸿谭杰庄志猛张秀梅刘长琳常青
关键词: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
条斑星鲽消化系统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d,day post hatching,dph)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消化道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3~15℃,7dph的仔鱼开口时,消化道已经分化为口咽腔、食道、肠和直肠,消化器官肝脏和胰腺出现。从7dph到14~17dph(卵黄囊消失)为混合营养期,形态上肠道进一步弯曲、盘旋;功能上中肠空泡样结构和后肠嗜伊红颗粒的出现,预示着肠上皮细胞在胃功能成熟前有吸收蛋白的作用。形态学上胃以及幽门盲囊的分化出现在26~29dph,与稚鱼刚开始附底的时期相吻合。而功能性胃的分化则出现在35dph左右,与稚鱼变态期相一致。条斑星鲽作为中国新近养殖品种,关于其早期发育的报道还是空白,作者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该鱼种的商业化养殖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同时也为海水鱼类早期营养和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肖志忠于道德辛梅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关键词:消化道
条斑星鲽免疫器官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1
2008年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日龄)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实验表明;在13~15℃,条斑星鲽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肾脏、脾脏和胸腺。孵化后即出现肾脏原基,8日龄和12日龄分别出现脾脏和胸腺原基;而免疫器官淋巴化的先后顺序较为特殊,首先淋巴化的器官是头肾,其次为胸腺和脾脏,不同于大多数海水鱼类。在其免疫器官发生后期除头肾和脾脏外,在胸腺中同样出现黑色素巨嗜细胞中心,虽然在数量和形态上不如头肾和脾脏丰富。作者通过对条王醺星鲽免疫器官发生过程研究,初步了解了其免疫器官发生,成熟过程以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条斑星鲽的规模化养殖,以及人工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肖志忠于道德孙真真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关键词:免疫器官头肾
条斑星鲽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组织器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人工种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组织器官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描述。结果表明:比例性状体长为体高的1.67~2.01倍、为头长的3.47~3.90倍;头长为头高的1.07~1.49倍,为吻长的5.11~8.18倍,为眼径的4.60~6.33倍,为眼间距的11.3~14.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51~0.63倍;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75~80、53~56、6、12、19;侧线鳞数88;食道粗短,胃发达且分化明显,肠在腹腔内呈一个盘曲,比肠长(肠长/体长)为0.55~0.64,以上表明条斑星鲽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成熟雌鱼两卵巢形态不对称,其中无眼侧略大;一对"矢耳石"呈椭圆形,薄而透明,对向排列。
王晓伟李军肖志忠于道德
关键词:组织器官食性
星突江鲽卵巢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对星突江鲽卵巢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由高到低排列为:K(11712.50±2789.19ug/g)>P(5597.0±1992.59ug/g)>Na(5196.20±1068.30ug/g)>Mg(1064.20±174.16ug/g)>Ca(751.22±69.43ug/g);微量元素由高到低的排列为:Fe(712.0±148.49ug/g)>Mn(172.0±35.16ug/g)>Zn(80.0±35.24ug/g)>Cu(10.0±2.14ug/g)>Mo(4.78±0.53ug/g)>Cr(1.68±0.51ug/g)>As(1.0±0.01ug/g)>Ge(0.90±0.13ug/g)>Co。比较发现:星突江鲽卵巢中Fe、K、Mn、Cu的含量均远高于七种鱼卵、牛肉和鸡蛋,其中Mn含量高出近百倍。
齐国山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
关键词:星突江鲽微量元素
条斑星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进行环境调控及营养强化,诱导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种鱼性腺成熟,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研究了受精卵的孵化,胚胎发育和苗种培育。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受精卵在水温为8.6~10℃,盐度为31~33时,孵化时间需216h,孵化率为29.0%~85.0%,苗种培育成活率为33.1%。
徐世宏肖志忠马道远温海深李军
关键词: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
条斑星鲽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受精卵的形态、生态和卵胚发育特征被引量:13
2008年
条斑星鲽(Veyaspey moseri)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分离透明、无油球的悬浮卵。卵膜具粗波纹状的纹络。卵黄均匀,浅黄色或米黄色。卵径平均为1.70mm±0.02mm。卵黄囊径1.57mm±0.025mm。卵黄间隙狭窄,约为0.11mm。受精卵的可孵化水温为6.0~11.0℃,最适孵化水温8.0~10.0℃。可孵化盐度为27.00~36.00,最适孵化盐度为33.00~35.00。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呈现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在水温8.0~10.0℃,盐度33.00,光照500~6000Ix,pH值7.5~8.4的孵化条件下,受精卵约历时216h孵化出膜,出膜方式以头部首先破膜为主。优质卵的孵化率可迭90%以上。在条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及原肠期以前的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原口关闭后各个发育时期。卵胚卵裂期的不同步分裂现象要比其他硬骨鱼类提前,出现在第三次卵裂时期。多细胞期的裂球均一程度较低。在孵化育苗生产中,出现大量带有“空泡”的不正常的卵胚和前期仔鱼。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苗种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肖志忠于道德张修峰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关键词:胚胎发育
星突江鲽的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通过观察、测量、解剖、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120尾全长11-43cm,体质量0.02~2.49kg的养殖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外部形态、可量可比性状、可数性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外部形态包括口、鼻、眼、鳍条、侧线和鳞片的特征;可量可比性状包括全长/体长(T1/S1)、体长/体高(S1/Bd)、体长/头长(S1/M1)、头长/吻长(H1/P1)、尾柄长/尾柄高(C1/Cd)、体长/尾柄长(S1/C1)、头长/眼间距(H1/Ei)、头长/眼径(H1/Ed)比值及其相关方程;可数性状包括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腹鳍鳍条、胸鳍鳍条、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牙齿、幽门盲囊、上鳃耙、脊椎骨;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解剖位置。结果表明:(1)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在于:背鳍、臀鳍、尾鳍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多角星状鳞片,有刺状突起。(2)全长/体长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最小,其线性相关性最好,全长与体长相关方程为S1=0.8771 T1-0.1589(R^2=0.9822);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不仅变动最大,而且其线性相关性最差,雌雄的差异也最大;星突江鲽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0.0168S1^3.199,R^2=0.9797:雄性:W=0.0274S1^2.9721,R^2=0.993;雌性:W=0.0134S1^4.3008,R^2=0.9822(W代表体质量,kg:S1代表体长,cm)。(3)星突江鲽腹鳍鳍条与幽门盲囊最稳定;侧线鳞和牙齿变动最大。(4)牙尖锐,圆锥形;胃大,呈“I”型,肠粗短;1-2枚幽门盲囊。通过比较发现:星突江鲽的外部形态、可量可比性状和内部结构特征均与石鲽相近:星突江鲽与6种比目鱼相比,可数性状指标的数目多较少。
齐国山李迪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宋宗诚邓永生
关键词:星突江鲽内部结构
星突江鲽肌肉的营养成分被引量:8
2009年
星突江鲽(Platlchthys stellatus Pallas),属鲽形目,鲽科,江鲽属.北到加拿大北极沿岸,南到北美和南加利福尼亚,我国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河内,以及日本、朝鲜沿岸均有分布,星突江鲽体形美观,色彩艳丽;营养价值高,富含胶原蛋白、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肉质强度高,肉味鲜美,口感独特;加之其耐运输、耐冷冻,冷藏后肉质基本不变,是高级生鱼片的主要材料,其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是很有潜力的养殖开发对象。
齐国山陈四清李琪庄志猛刘长琳常青
关键词:星突江鲽氨基酸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