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W0720)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丁丽丽潘宁高惠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以人为本
  • 1篇异化劳动
  • 1篇人为本
  • 1篇社会
  • 1篇科学发展观
  • 1篇发展观

机构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高惠珠
  • 1篇潘宁
  • 1篇丁丽丽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的个人观——科学发展观深度研究
2010年
虽然"以人为本"的"人"可以理解为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统一,但从实践生存论的视域看,其"现实的个人"的含义更为根本。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史基础,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个人观"形成的标志。"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建构规律"与"发展规律"的基础。澄明马克思的个人观并实现它的引领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国民现代性意识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高惠珠
关键词:社会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6
2010年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潘宁丁丽丽
关键词:异化劳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