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JJ50031)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忠仕刘哲亮胡建国胡野荣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心脏病患儿
  • 2篇紫绀
  • 2篇紫绀型
  • 2篇祖细胞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患儿
  • 2篇病患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组织
  • 1篇血管组织工程
  • 1篇血内
  • 1篇血清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篇刘哲亮
  • 3篇吴忠仕
  • 2篇胡野荣
  • 2篇李伟
  • 2篇胡建国
  • 1篇杨一峰
  • 1篇高华
  • 1篇吴坤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一些基础研究成果对于新生血管形成和内皮祖细胞的自动募集机制已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可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有助于血管内皮修复。目的:拟建立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获取内皮祖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8/2008-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材料:外周血来源于2007-1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安静状态下末梢氧饱和度为(78.0±5.0)%。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4mg/L牛脑垂体提取物、2mmol/L谷氨酰胺、100U/mL氨苄青霉素、100g/L硫酸链霉素的M199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分化,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1,接种至预铺人纤维连接蛋白的6孔培养板,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贴壁法纯化培养10d。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双荧光染色鉴定结果,vWF、CD34及CD31免疫组化鉴定结果,PE标记CD133抗体与藻蓝蛋白标记KDR抗体免疫荧光鉴定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祖细胞特征细胞器。结果:接种后0.5h细胞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形成典型的细胞集落,第14天呈铺路石样外观,细胞数量级可达108。培养第10天,贴壁细胞中70%呈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FITC-UEA-Ⅰ双阳性,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vWF、CD34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表达;PE标记CD133抗体呈红色荧光,藻蓝蛋白标记KDR抗体呈蓝色荧光。透射电镜可见内皮祖细胞特征性幼稚线粒体及Weibel-Palade小体。结论:实验成功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并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祖细胞,且在体外稳定快速扩增。
刘哲亮吴忠仕胡建国陈勇胡野荣李伟吴坤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外周血紫绀先天性心脏病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007年
组织工程血管是修复紫绀型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的潜在替代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良好种子细胞。现阶段国内外对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方兴未艾,EPC在血管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还处在体外培养或动物实验阶段,尚无临床应用报道。近来某些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EPC的自动募集机制有了合理的解释,其中缺氧被认为是重要的始动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也为EPC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阐明EPC的低氧诱导机制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的应用必将有助于复杂紫绀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基础的进展,并总结提出了在EPC研究和未来临床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
刘哲亮吴忠仕李伟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种子细胞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组织工程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VEGF和SDF-1水平与循环EPCs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紫绀组)外周血清SDF-1和VEGF的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PCs体外扩增培养;做免疫荧光鉴定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用回归分析法分析VEGF和SDF-1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为对照组。结果紫绀组与对照组相比,VEGF水平增高(201.42±44.74 ng/L vs 113.56±35.62 ng/L);SDF-1水平增高(3.45±1.07 ng/L vs 1.05±0.99 ng/L,P<0.05)。血清VEGF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与对照组相比,紫绀组PEPCs数目明显增多(72.2±9.73)/200倍视野vs(51.2±3.83)/200倍视野,P<0.01;EPCs功能明显增强,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VEGF,SDF-1的血清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0.5491,0.6376和0.7392。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EPCs数量及功能较非紫绀组明显增加,同时VEGF和SDF-1血清水平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共同影响着患者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
刘哲亮吴忠仕胡建国杨一峰陈勇高华胡野荣
关键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VEGFSDF-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