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18201000019)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周兴潘建刚郑煜陈潮江刘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膀胱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源性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糖尿病神经
  • 2篇糖尿病神经源...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诱导分化
  • 1篇神经干细胞移...
  • 1篇神经干细胞移...

机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周兴
  • 3篇潘建刚
  • 2篇符厚圣
  • 2篇桂有富
  • 2篇郑煜
  • 2篇刘杰
  • 2篇陈潮江
  • 2篇郑煜
  • 1篇孔桃红
  • 1篇曾格瓦
  • 1篇方元龙

传媒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链尿佐菌素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使用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链尿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20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 mg/kg),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相同剂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3 d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 mmol/L大鼠入选为糖尿病组模型。后观察大鼠一般指标(精神、皮毛光泽度、血糖、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等),8周时取出膀胱测残尿量、膀胱湿重、行HE染色。结果 3 d后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成模率达到90%,8周后血糖值稳定,糖尿病组膀胱HE染色有明显病理改变。DM组中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成模率为100%。结论通过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 mg/kg)可快速制备稳定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且在此基础上诱导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成功率高,在8周时其成模率可达100%。是目前一种简便、快速获取稳定糖尿病神经源性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
方元龙周兴陈潮江刘杰郑煜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链尿佐菌素大鼠模型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对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的实验疗效。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造出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将从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出的NSCs,通过股静脉注射、膀胱肌肉注射移植入2组糖尿病SD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中,通过尿流动力学观察移植后8周各组SD大鼠的排尿情况。结果膀胱肌肉注射NSCs,能更好修复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受损神经,改善排尿功能。结论NSCs移植可作为糖尿病大鼠DNB的一种治疗方法。
陈潮江周兴郑煜符厚圣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糖尿病膀胱疾病
神经细胞移植促进大鼠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1)分离培养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进行鉴定;(2)CM-Dil标记神经细胞,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F12组及移植组;(3)术后进行斜板试验、肌电图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斜板实验:移植组斜板倾斜角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P<0.05),DMEM/F12组和对照组倾斜角角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肌电图:对照组及DMEM/F12组大鼠有较多的自发性电位及纤颤波,移植组大鼠为正常的静息电位;(3)荧光显微镜:移植后1周可见大量的神经细胞存在于注射部位的神经组织,移植后1个月大量细胞逐渐向周围迁移,红色荧光的神经细胞数逐渐减少。结论:神经细胞的移植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郑煜周兴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周围神经损伤
链脲佐菌素复制大鼠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复制稳定的大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50、60和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每隔1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尾静脉血糖变化、成模及存活情况,连续续观察8周,第8周检测各组的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组织做石蜡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kg组的成模率最高(80%),存活率高(86.7%),死亡率较低(13.3%),其逼尿肌收缩功能较对照组弱:最大膀胱容量(4.14±0.46)mL,而对照组为(2.15±0.42)mL(P<0.05);最大膀胱压(2.81±0.61)kPa,而对照组为(5.10±0.72)kPa(P<0.05);残余尿(2.14±0.46)mL,而对照组为(0.22±0.09)mL(P<0.05);膀胱顺应性(1.61±0.08)mL/kPa,而对照组为(0.73±0.06)mL/kPa(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60mg/kg是复制稳定大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的最佳剂量。
陈潮江周兴孔桃红潘建刚郑煜刘杰曾格瓦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膀胱病尿流动力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乳酸一羟基乙酸支架材料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分化的神经样细胞与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并探讨两者复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1)在体外,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BMSCs在PLGA上的生长及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情况;(2)在体内,取右侧坐骨神经损伤的sD大鼠,随即分为4组,分别移植单纯PLGA、BMSCs—PLGA、神经样细胞一PLGA及直接缝合神经,术后斜板试验观察4组动物下肢功能情况;60d后处死大鼠,取神经标本做病理切片。结果(1)在体外,BMSCs在PLGA上生长良好,与同期培养板里面的细胞比较,吸光度值(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内,BMSCs及其神经样细胞复合PLGA后能修复损伤的坐骨神经,促进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3周,各组大鼠斜板试验的角度分别是:直接缝合组(38.32±5.51)度、单纯PLGA组(40.27±2.74)度、BMSCs—PLGA组(45.14±3.43)度、神经样细胞.PLGA组(60.56±4.70)度,且神经样细胞.PLG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支架与宿主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BMSCs能诱导分化生成神经样细胞,而PLGA与两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符厚圣周兴桂有富郑煜潘建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相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材料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oneMam)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及其分化生成的神经样细胞分别复合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olylactie Glycolic Acid,PLGA)支架材料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分别将单纯的PLGA、BMSCs—PLGA复合物以及神经样细胞一PLGA复合物移植入3组半横切的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对照组为直接缝合脊髓组。术后观察4组动物60d。结果BMSCs及其分化生成的神经样细胞能在PLGA上良好的黏附、增殖和生长,两者复合移植后能促进脊髓及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结论BMSCs及神经样细胞复合PI.GA移植可作为组织工程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一种方法。
桂有富周兴符厚圣潘建刚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干细胞骨髓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