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9CCJS-15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姚晓鸣更多>>
相关机构:中原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德莱塞
  • 1篇德莱塞小说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批评
  • 1篇生态批评视域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视角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嘈杂
  • 1篇文明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奖
  • 1篇金色笔记
  • 1篇精神生态
  • 1篇价值生态
  • 1篇《金色笔记》

机构

  • 2篇中原工学院

作者

  • 2篇姚晓鸣

传媒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德莱塞小说
2010年
生态批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关注的重点从荒野、牧场、农村转向了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地城市,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了对精神生态、价值生态的思考。这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尝试在生态批评的理论框架内对德莱塞作品中所隐含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旨在对德莱塞的文学思想做出更为丰富的评判。
姚晓鸣
关键词:生态批评德莱塞小说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价值生态
嘈杂的世界,分裂的文明,女性的困境——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解读被引量:7
2011年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法国,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甚至妇女至上的立场。它的第一次浪潮起于19世纪后期,止于20世纪初期,以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为目标。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消除性别歧视为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则以与其他各种文化理论交流对话为特点。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忍的实践精神,不仅一步步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个性。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宏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指向已由颠覆男性中心发展到诉求两性和谐,其批评主体已从对立、偏激、焦虑的情绪化进入反思、调整、发展的理性化。本栏目朱丽、李秀清、姚晓鸣、孙凌的文章都是基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它们反对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共存;摒弃分裂文明,把握和谐同生;代言"阳春白雪",关怀"下里巴人"。其中朱丽对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的发展轨迹进行探寻;李秀清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发展出发,提出了女性主义应拓展视野、培养包容精神、构建开放性的批评体系的观点;姚晓鸣通过剖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从传统二元对立到多极思维并走出精神困境的思想变化,来揭示女性视域下嘈杂的世界与分裂的文明的实质以及知识女性的政治、社会、家庭角色诉求;孙凌则以薇拉·凯瑟小说为文本,从生态审美三原则着手,探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姚晓鸣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视角文明诺贝尔文学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