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955502)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7
相关作者:姜宝法汪庆庆和晋渝罗书全李永红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2篇大学生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院校
  • 2篇温度
  • 2篇问卷
  • 2篇问卷调查
  • 2篇极端温度
  • 2篇健康
  • 2篇干预
  • 2篇干预性
  • 2篇干预性研究
  • 2篇高等院
  • 2篇高等院校大学...
  • 2篇高温热浪
  • 1篇对心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心理疾病
  • 1篇心脏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重庆市疾病预...
  • 3篇深圳市疾病预...
  • 3篇阿德莱德大学
  • 2篇哈尔滨市疾病...
  • 2篇南京市栖霞区...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山东卫康医学...

作者

  • 6篇姜宝法
  • 4篇汪庆庆
  • 4篇罗书全
  • 4篇李永红
  • 4篇和晋渝
  • 3篇余淑苑
  • 3篇方道奎
  • 3篇金银龙
  • 3篇陈晓东
  • 3篇丁震
  • 3篇张颖
  • 3篇程义斌
  • 3篇王金娜
  • 2篇王永杰
  • 2篇周连
  • 2篇李成橙
  • 2篇杨超
  • 2篇于永
  • 1篇刘涛
  • 1篇彭朝琼

传媒

  • 5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环境卫生学杂...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温度对糖尿病所致生命损失年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与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重庆市(2011—2013年)和哈尔滨市(2008-2010年)的气象和糖尿病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高温和低温对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结果在重庆市,冷效应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3d(1ag4~6),最大RR值为1.304(95%CI:1.033—1.647),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5天(1ag5);热效应滞后1d,其RR值为1.321(95%CI:1.061-1.646)。在哈尔滨市,极端低温对生命损失年的影响滞后4d、持续7d(1ag4~10),最大RR值为1.309(95%CI:1.088。1.575),出现在低温发生后第6天(1ag6);热效应滞后1d、持续4d(1ag1~4),最大RR值为1.460(95%CI:1.114~1.915),出现在高温后第2天(1ag2)。重庆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43.7%(P=0.0055)和18.0%(P=0.0002),哈尔滨市冷效应和热效应的单位风险分别为15.0%(P=0.0008)和29.5%(P=0.0012)。结论重庆和哈尔滨市极端高温和低温都可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生命损失年。极端温度对糖尿病的影响应纳入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李永红罗书全兰莉金明贵杨超和晋渝李泓冰李成橙程义斌金银龙
关键词:温度生命气候变化
高等院校大学生气候变化认知状况的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为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于2011年10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120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及态度、对热浪的危险性认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热浪的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4.4%和73.4%。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8%)和悲观(76.6%),但有91.9%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学生对气候变化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是文理科(OR=1.780,95% CI:1.268—2.497)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2.323,95% CI:1.630-3.212);对其担心程度的影响因素是性别(OR=0.704,95% CI:0.519~0.955)、年级(OR=1.590,95% CI:1.139-2.222)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511,95%CI:1.099~2.077);对其行为认知的影响因素是年级(OR=1.989,95%CI:1.197~3.3061、性别(OR=0.446,95%CI:0.278~0.717)、文理科(OR=2.177,95% CI:1.113~4.256)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OR=1.869,95%CI:1.055~3.311)。提示该高校大学生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
王金娜王永杰张颖张晓杨彩霞姜宝法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学生问卷调查
南京某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认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市某2个社区,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居民654人。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热浪风险认知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问卷642份,有效回收率98.9%。居民对高温的认知为(34.6±2.66)℃,热浪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在一般至比较严重之间,居民热浪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应对意愿较高;感知觉、风险评估、知识水平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人无中暑经历者(OR=1.2×10-7)对热浪风险评估低,慢病人群中步行者(OR=2.763)、无中暑经历者(OR=7.9×10-7)对热浪风险评估低。[结论]南京某社区居民对热浪的风险认知和知识水平较低,个人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是影响热浪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
汪庆庆于永陈晓东周连
关键词:气候变化
高等院校大学生热浪认知及应对行为的现况调查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解高等院校大学生热浪认知及应对行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于2011年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大学本科生120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5%的大学生认为已经体会到气候变化的影响,78.6%的人认为我国热浪在不断增加;大学生认为热浪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户外工人;仅有39.7%的学生了解高温天气中保持健康的相关对策,50.2%的人认为能保护自己免受热浪的负面影响。家中装有空调(OR=1.494,95%CI:1.141~1.955)以及经常参加环保活动(OR=I.397,95%CI:1.079—1.809)的学生更加认为能保护自己免受热浪的负面影响。提示该高校的大学生对热浪认知状况一般,学校应加强相关教育。
王金娜王永杰张颖刘平李文凤姜宝法
关键词:大学生问卷调查
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应对高温热浪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估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评估四城市社区居民应对高温热浪的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哈尔滨、南京、深圳和重庆试点社区进行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共调查1 604名对象。2013—2014年夏季通过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人群进行干预性教育,2014年11月同一社区采用同样的方法和问卷再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1 640名。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及KAP的改变情况,并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别为(46.4±15.5)和(45.0±15.9)岁。四城市社区居民在干预前、后热浪知晓率分别为70.5%(1 131/1 604)、82.9%(1 359/1 640)(χ2=69.40,P〈0.001),希望获得高温预警预报的居民由干预前的88.3%(1 416/1 604)增加到了94.6%(1 551/1 604),增加了6.3%(χ2=41.11,P〈0.001)。高温风险预警和健康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 192名接收到预警信息的调查对象中,92.7%(1 105名)居民根据预警信息调整作息时间,在1 323名知道社区开展过宣传活动的调查对象中,93.0%(1 231名)的居民认为宣传活动对应对高温保护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干预后,南京、重庆的男性热浪知晓情况高于女性,OR(95%CI)值分别为1.48(1.02~2.16)、1.45(1.04~2.03)。4城市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热浪KAP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为1.18~2.05,P〈0.05);与不经常锻炼身体者相比,四城市经常锻炼身体(OR为1.39~2.70)是影响热浪KAP干预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 早期预警和健康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有效手段。
李永红汪庆庆兰莉罗书全方道奎和晋渝杨超丁震程义斌李成橙吴珍余淑苑金银龙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预性研究高温热浪社区干预
深圳市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的建立和应用评估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为深圳市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可能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历年的空气污染物、气象、人口、死亡数据,以及医院门、急诊资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模型,设计开发预警软件系统,确定风险评估指标及指标评判的内容与依据,并于2017年夏季(6~9)月开始正式向公众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同时比较预警信号与试点医院同期门急诊、住院病例的相关性。结果将高温热浪引起发病的易感程度以"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表示,按照发病风险(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发病的概率,即引起发病的可能性)的大小建立深圳市Ⅰ~Ⅳ级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等级;Ⅱ级预警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就诊人数与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警系统信号发出及时,运行状况良好,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指数及应对体系在预测与合理应对高温热浪天气对市民造成的健康风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道奎周国宏冯锦姝季佳佳余淑苑
关键词:高温热浪
济南市热浪与心理疾病就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热浪对济南市居民心理疾病日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研究的基本方法,采用单向对照设计和时间分层的对照设计,分析济南市2010年6月1日—8月31日期间发生的热浪事件与居民心理疾病日就诊人次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4次热浪,4次热浪对每日心理疾病就诊人次影响的单向对照设计和时间分层对照设计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224(1.980~2.498)和2.439(2.192~2.713),2.940(2.444~3.536)和2.940(2.575~3.358),3.165(2.657~3.771)和3.436(3.013~3.918),3.019(2.476~3.681)和3.039(2.536~3.642)。4次热浪均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分别为3、2、3、2 d。结论 2010年济南市的4次热浪事件均使当地居民心理疾病的日就诊人次明显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
刘雪娜张颖单晓英张敬轩姜宝法
关键词:心理疾病病例交叉研究
重庆市极端温度对心脑血管病死亡影响的时间规律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火炉城市"重庆市极端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及其时间规律。方法收集重庆市2011—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及气象、环保等数据,控制空气污染、时间长期和短期趋势等混杂因素,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温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对于脑血管病死亡,高温的影响在当天最大(RR=1.66, 95%CI:1.19~2.33)、持续2 d;低温的影响滞后4 d、持续12 d,最大RR值出现在第6天(lag 6)为1.22(95%CI:1.06~1.41)。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高温的影响在当天最大(RR=1.88,95%CI:1.12~3.15)、持续7 d;低温的影响滞后1 d、持续27 d,其最大RR值出现在第2天(lag 2)为2.05(95%CI:1.32~3.20)。极端高温(34℃)对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08 (95%CI:1.49~2.90)和2.63 (95%CI:1.27~5.42),极端低温(2℃)对两者的累积效应分别为4.61 (95%CI:1.85~11.5)和120 (95%CI:3.72~463)。结论极端高温和低温对两种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不同;极端低温的累积效应高于极端高温,尤其是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
李永红罗书全和晋渝程义斌姚孝元孙波王艳金银龙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气候变化极端温度
洪涝灾害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洪涝灾害不仅对受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物质财产造成影响,而且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外灾害事件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重大应激事件可使人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反应、反应性精神病症状等心理疾病。该文从近年发表的有关洪水对受灾人群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从其定义、临床表现、洪灾后灾民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刘涛丁国永高璐张万宝姜宝法
关键词:洪水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
江苏四城市PM_(2.5)中多环芳烃室外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江苏省四城市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对南京、无锡、徐州、镇江5个监测点2016年1-12月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在监测点周围选择4 813名≥18岁成人居民开展室外暴露时间调查,用苯并[a]芘致癌当量浓度、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评价大气多环芳烃经室外呼吸暴露途径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 PAHs年平均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徐州(28.94±38.17)ng/m^3、无锡(16.70±14.85)ng/m^3、镇江(12.21±11.09)ng/m^3、南京化工园区(9.36±8.34)ng/m^3、南京江宁(6.25±5.86)ng/m^3,PAHs构成以4~6环为主,有一定的季节变化,1月和12月最高,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燃油的混合污染。居民平均室外暴露时间2.34~5.28h/d,南京化学工园区、南京江宁、无锡、徐州、镇江大气PAHs污染室外呼吸暴露途径所致成人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分别为1.6×10^(^(-6))、1.1×10^(-6)、3.0×10^(-6)、6.5×10^(-6),1.2×10^(-6)。结论 2016年南京、无锡、徐州、镇江大气PM_(2.5)中PAHs污染室外呼吸暴露途径所致成人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高于可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汪庆庆马小莹徐斌丁震陈晓东周连
关键词: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价细颗粒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