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122)

作品数:18 被引量:293H指数:9
相关作者:邵景安徐新良郭跃魏朝富余洋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地流转
  • 4篇三峡库区
  • 4篇库区
  • 4篇耕地
  • 3篇农户
  • 2篇占补平衡
  • 2篇撂荒
  • 2篇感知
  • 1篇地租
  • 1篇移民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整治
  • 1篇人口迁移
  • 1篇三峡库区移民
  • 1篇生计
  • 1篇生计方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机构

  • 15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15篇邵景安
  • 5篇徐新良
  • 5篇郭跃
  • 3篇魏朝富
  • 3篇胡晨成
  • 3篇余洋
  • 2篇党永峰
  • 1篇张仕超
  • 1篇李萍
  • 1篇李霞
  • 1篇王金亮
  • 1篇苏维词
  • 1篇邱道持
  • 1篇游声刚
  • 1篇倪九派
  • 1篇谢德体
  • 1篇李阳兵
  • 1篇张贞
  • 1篇李彪
  • 1篇李秀彬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典型山区县人口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将重庆市石柱县2004和2014年各乡镇人口迁移系数、农村人口迁移强度系数设定为衡量指标,借助GIS-ESDA空间分析方法,利用空间关联指数、变差函数、二元Logistic回归等测度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该县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 a,人口迁移的总体空间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度不断上升。2)冷热点分布上,人口迁移高值区的集聚趋势明显,低值区仅在局部地区发生微调。冷热点演化上,人口迁移系数的热点区由呈团聚状渐变扩展成呈沿江条带状分布,冷点区未发生大的突变;农村人口迁移强度系数的热点区历经"离散―多核心"的发展变化,冷点区呈现出收缩式跃迁态势。3)总变异中随机性、结构性差异明显,说明人口迁移不均衡性和集聚性逐年递增。4)各内部因素对人口迁移的驱动力大小不一。其中,迁移经历、家庭总收入、劳动力数量、道路连接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负担与所在区域地形兼具独特性和复杂性特点。
康维娜邵景安郭跃
关键词:人口迁移
重庆市巫山县土地流转特征及分布被引量:3
2016年
土地流转是突破低效率用地的有效途径,解析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可为推进山区耕地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获取巫山县农户数据,并从农户尺度统计分析研究区耕地流转特征及分布,研究显示:1农户流转规模对撂荒及实际耕种的影响表现为流转规模越大,撂荒地越少,耕种面积就越大;撂荒普遍存在于不同耕地流转类型之间.2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其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家庭年龄结构及收入结构等影响耕地流转;且主导耕地流转类型及流转规模的因子随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而不同.3耕地流转区主要集中在距农户居住地0.5km以内,0.5km以外的耕地多以撂荒为主,山区耕地呈连片种植趋势.
杨玉竹邵景安钟建兵王金亮
关键词:土地流转撂荒
基于熵权-TOPSIS的山区乡镇通达性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被引量:30
2016年
交通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通达性则是反映交通设施水平的有效评价指标。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选取空间数据和调研数据,引入熵权-TOPSIS模型构建集内外通达性和摩擦阻抗于一体的指标体系,客观分析山区乡镇的通达性,以期为交通合理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通达性指标对区域综合通达性影响程度为:交通设施技术(C_4)>摩擦阻抗(C_5)>等效道路密度(C_2)>乡镇内部连通度(C_1)>与省干道衔接度(C_3)。(2)贴近度变异系数达0.5410,说明样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空间差异大。(3)通达性空间格局表现出以南宾、西沱、悦崃为极核点向外围扩散递减趋势;通达性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高通达区主要分布在平缓区,低通达区主要分布在陡峭山区。(4)通达性良好区域呈"一环一轴"模式分布,呈显著主干道指向性。(5)样区乡镇通达性空间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流转面积有较高趋同性。研究结果能为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合理规划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马雪莹邵景安徐新良
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的理论解析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李彪邵景安苏维词
关键词:农户土地流转三峡库区
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山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被引量:59
2015年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邓丽邵景安郭跃徐新良
关键词:贫困山区敏感性
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被引量:21
2016年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乡村学校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正在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利用趋势面分析、空间热点探测分析、核密度估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04-2014年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学校的规模总体上大幅减少,尤其是学校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减少接近一半(49.0%)。学校的高集聚区分布于沿江平坝区和两山所夹槽谷区,而两山区相对较低。2不同类型区乡村学校的服务范围显著缩小,特别是丘陵区2014年较2004年服务半径缩小62.0%,其次是低山区缩小47.2%。3乡村学校发展表现出空间变化较为强烈的相对不协调情景,由2004年发展的不均匀、不合理变为2014年的正常合理发展。4乡村学校的变化具有显著地正向空间集聚现象,整体呈随机分布状态,现已形成一个以西南部南宾镇为中心的大面积热点区和东南向以新乐、金玲和金竹为代表的低值区。5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可分为:基础差—衰落区、基础好—衰落区、基础差—发展区和基础好—发展区,这一格局与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等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影响有很大关系。6未来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方略应着重考虑优化乡村学校的布局,适时引导适龄儿童的家庭就近就地迁移,强调中心校、"大校"和"名校"建设。在山区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明确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对指导山区乡村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赵晨旭邵景安郭跃徐新良
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17年
选取重庆市石柱县为样区,使用TM、SPOT-5影像及其它相关基础图件数据,运用Markov模型对研究区1995~2015年近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样区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呈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其中林地和耕地所占总面积的比例超过了90%。2样区1995~2015年,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随时间变化存在差异:草地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变化不显著。3样区五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格局变化上主要呈现为耕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草地—建设用地四者之间的转换。
王芳邵景安党永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MARKOV模型
三峡库区农户的土地流转感知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以三峡库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重庆市云阳县3个样点镇172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了农户土地流转感知测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三峡库区农户土地流转感知值,分析了土地流转感知特征;并从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6个方面探寻农户土地流转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地流转感知值为3.21,其中,土地流转参与维度得分最低,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得分最高。影响土地流转必要性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土地流转关注度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农地质量维度的因素有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劳动力健康状况;影响土地流转参与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非农收入水平、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家庭务农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种粮补贴收入。
胡晨成余洋
关键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三峡库区
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被引量:16
2011年
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退化成为目前为保护18亿亩(1.2×108hm2)耕地红线所必须关注的焦点领域,为此,如何在保证耕地质量不退化的前提下,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不仅是一项紧迫的政府工作,也是严肃的科学问题。论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借助定额指标预测、相关分析和双因子调控模型等方法,结合Arc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现有质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两方面体现占用耕地的保有格局,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和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分析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进而建立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结果表明:到2020年重庆因建设占用将减少耕地58 856.56 hm2,土地开发整理现实新增耕地潜力达89 961.06 hm2,考虑到新增耕地的质量折算因素,新增耕地的现实潜力可达84 239.54 hm2,即是说,按照现有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预测,重庆完全有能力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的建立按照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当的要求,采用按等折算方式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对掌握重庆市实现占补平衡的最大理论潜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李萍邵景安张贞魏朝富邱道持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
山区土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被引量:76
2015年
耕地撂荒是目前山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流转能否缓解这一过程,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以避免耕地资源浪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借助前期研究成果,使用多视角两因素散点分析和单因素相关分析方法,旨在查明山区耕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村级尺度上,样区耕地流转与耕地撂荒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流转率高的村庄,撂荒率低,尤其在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中表现更为突出,说明耕地流转可以减少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2在地块尺度上,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率显著低于劣等耕作条件,样区耕地的撂荒主要由Ⅳ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所贡献;3在村级尺度上,样区耕作条件对耕地撂荒率的作用较弱,村样本间耕作条件对撂荒率差异的解释能力不强,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仍然存在,说明以耕地流转率代表的土地租赁市场尚不发育;4但是,样区耕地流转率高的村庄,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撂荒率低,说明耕地撂荒仍然受到土地租赁市场的完善程度所左右,且土地租赁市场在优化耕地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已有一定程度的显现;5进一步完善土地租赁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减少或降低耕地撂荒现象的发生,可以避免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浪费。
邵景安张仕超李秀彬
关键词:土地租赁市场耕地撂荒耕作条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