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105518)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胡伟平吴志峰吴燕梅王兵刘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基于GIS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都市
  • 2篇信息系统
  • 2篇梯度分析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环境
  • 1篇地数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典型流域
  • 1篇都市区
  • 1篇都市圈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和GIS
  • 1篇遥感解译

机构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胡伟平
  • 3篇王兵
  • 3篇吴燕梅
  • 3篇吴志峰
  • 2篇杨军锋
  • 2篇刘平
  • 2篇王永梅
  • 1篇吕志强
  • 1篇梁玉清
  • 1篇赵英霞
  • 1篇邓南荣
  • 1篇刘小南
  • 1篇刘晓南
  • 1篇程炯
  • 1篇陈红顺
  • 1篇陈鑫娇
  • 1篇程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茂名学院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资源环境与发...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佛都市圈热场的空间格局分析
2008年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本文利用1988年12月10日和2001年11月20日两期的TM图像对广佛都市圈的热场进行研究,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广佛都市圈城区地表温度比其郊区地表温度高,山区温度较低,总体上广佛都市圈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杨军锋胡伟平赵英霞王兵
关键词:城市热场广佛都市圈
珠江三角洲典型流域颗粒态氮磷负荷估算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菜果花农业发达,农业化学物质投入量大,区域N、P等养分流失迅速,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选取广州流溪河为研究对象,应用GIS和USLE模型结合土壤污染实测数据,采用源类型法估算流溪河流域的颗粒态N、P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流溪河流域的颗粒态N、P总流失量分别为582.49t·a-1和424.74t·a-1,其中N流失量中水田贡献最大占40.02%,其次为林地占26.31%;P流失量中旱地贡献最大占28.75%,其次为水田占26.94%。(2)流域不同源类型单位面积颗粒态N、P流失量差异显著,旱地的N、P单位面积流失量均为最高,分别是7.72kg·hm-2和9.50kg·hm-2;其次为果园,N、P分别是7.20kg·hm-2和6.56kg·hm-2。(3)流域颗粒态N、P流失总量及其单位负荷受农业施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过量N、P物质是流溪河流域重要的N、P负荷污染来源。
刘晓南吴志峰程炯刘平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珠江三角洲
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解译获得不同时期(1988年、1995年、2001年和2005年)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同时采用GIS技术并结合扩展强度指数对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总量从1988年的260.47 km^2增加到2005年的1 360.93 km^2,且主要增加量集中在1988—1995年;研究区扩展强度指数较大值出现在1988—1995年;1988—2005年,UII较高的区域出现在城郊地带;从扩展方向看,正东和西南一直保持较高强度的扩展;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受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人口的推动,此外交通建设的完善也带动着城镇建设用地向外扩展。本文可为区域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王永梅吴志峰胡伟平邓南荣
关键词:地理学GIS城镇建设用地UII
基于缓冲带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梯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广州为中心的研究区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区域性比较明显。该研究区土地资源面临自然环境的改变、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压力,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格局分析,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空间决策支持依据。以遥感和GIS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通过遥感解译获取6种土地类型的区域分布;在GIS的支持下,以广州主城区为中心作900 m的35个缓冲区,形成35个圈层和幅度带;用梯度分析的方法,利用FRAGSTATS和GIS的扩展模块,在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进行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指数运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破碎化程度、形态特征都有较为明显的梯度性;圈层土地利用格局的梯度性变化强度比幅度带的格局变化程度要更为剧烈。
吕志强吴志峰程兰陈红顺杜伟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
基于GIS的广州市萝岗区景观格局梯度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萝岗区景观在城市化梯度上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萝岗区的景观结构中,林地为优势景观,占整个景观比例53%左右,而占2.57%的推平未利用地则表明萝岗区的景观结构并不稳定;②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表明各种景观类型沿着梯度区表现出独特的空间特征,明显反映了城市化的梯度和前沿;③景观水平的格局分析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异质性增高,并且景观形状越来越复杂,景观向多样化和均匀化发展。
吴燕梅胡伟平
关键词:梯度分析
沙棘水土保持功能及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作为一种植物资源,沙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土保持、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我国沙棘资源发展现状,综合评述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研究的领域。
梁玉清刘平陈鑫娇
关键词:沙棘水土保持资源利用
基于遥感和GIS的台湾省土地资源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台湾省遥感卫星Landsat TM和ETM(2000年)影像作为信息源来获取土地资源专题数据。在ERDAS IMAG-ING和ArcGIS软件支持下,对原始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增强处理,根据影像特征,并建立判读标志进行人机交互式影像判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得到台湾2000年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相关分析数据。进而对台湾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1956年和1977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得出台湾近5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迁规律。最后从管理、技术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适合台湾实际情况的土地资源永续发展策略的建议。
王兵胡伟平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永续发展
基于GIS的中国1∶100万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与分析——以台湾省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卫星遥感图像解译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程,其中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又是新的重要工作.在全国1∶100万地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选取台湾地貌环境特征,探索1∶100万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并运用现代地貌学理论和方法,借助G IS技术,提取主要地貌特征因子,划分地貌类型.为研究台湾现代地貌特征,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王兵胡伟平吴燕梅刘小南杨军锋王永梅
关键词:遥感解译地貌环境数字高程模型(DEM)
基于GIS的广州市萝岗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标,分析了广州市萝岗区1995年至2003年的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变,萝岗区的景观格局仍由林地、园地和耕地控制,但人工干扰景观正逐步蚕食自然景观;②萝岗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景观越来越破碎,形状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上升发展趋势;③景观斑块类型不停相互转化,林地、园地和推平未利用地不断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乡镇居民点和基塘水库。
吴燕梅胡伟平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