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B06)

作品数:31 被引量:272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庆富高金锋冯佰利柴岩高小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苦荞
  • 9篇荞麦
  • 8篇甜荞
  • 4篇性状
  • 4篇植物
  • 4篇同工酶
  • 4篇种质
  • 4篇种质资源
  • 4篇荞麦属
  • 4篇酶同工酶
  • 3篇小鼠
  • 3篇基因
  • 2篇多年生
  • 2篇幼叶
  • 2篇原位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种子
  • 2篇酯酶

机构

  • 1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成都大学
  • 2篇毕节学院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西昌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西藏农牧科学...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陈庆富
  • 10篇冯佰利
  • 10篇高金锋
  • 9篇柴岩
  • 5篇高小丽
  • 5篇张以忠
  • 5篇王鹏科
  • 4篇赵钢
  • 3篇杨敬东
  • 3篇胡一冰
  • 3篇邹亮
  • 3篇胡银岗
  • 2篇李瑞国
  • 2篇彭镰心
  • 2篇高冬丽
  • 2篇巩巧玲
  • 1篇徐芦
  • 1篇陕方
  • 1篇任翠娟
  • 1篇张慧成

传媒

  • 6篇种子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化中药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荞麦属植物三叶期幼叶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8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和小粒组1个种)29份栽培及野生荞麦植株三叶期幼叶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共31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4~9条,其中甜荞有8条带,而苦荞为9条。酶带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谱带与细野荞(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酶带分别与大野荞(F.megaspartanium)和毛野荞(F.pilus)相似,并分别与大野荞和毛野荞聚类最近,提示大野荞和毛野荞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的祖先种。
张以忠陈庆富
关键词:甜荞苦荞酯酶同工酶
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以4个荞麦品种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SOD、POD与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与其他荞麦品种相比,西农997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OD、POD与CAT活性峰值最大,且活性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后期维持较高的酶活性,同时具有较低的MDA含量。
巩巧玲冯佰利高金锋柴岩石虎周继华
关键词:干旱胁迫保护酶活性
苦荞芽菜活性成分变化规律及营养成分分析评价被引量:17
2008年
苦荞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保健具有重要作用。对人工控水条件下苦荞芽菜幼苗期活性成分的研究表明,随着苦荞萌发时间的变化,芦丁含量呈曲线变化,播种后第23-25天到达顶点,为最佳采收期;播种后第21天几乎检测不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此时营养成分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荞麦芽菜中氨基酸营养均衡,维生素含量及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小麦粉和大米,是不可多得的膳食营养改善材料。
胡亚军姜莹冯丽君高金锋冯佰利
关键词:芦丁营养成分
原位PCR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分子水平生物技术的发展,综合了原位杂交(Insitu Hybridize,ISH)和PCR双重优点的原位PCR(In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PCR)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或者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IS-PCR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植物学领域较少。现从植物外源基因的检测、基因定位、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的构建和植物种属关系的鉴定等方面就IS-PCR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李分龙陈庆富
关键词:基因定位基因检测
大野荞种子中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研究大野荞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栽培荞麦的关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甜荞(Fagopyrumesculetun)和苦荞(F.tataricum)为对照,对大野荞(F.megaspartanium)不同收集系合计24份栽培和野生荞麦种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8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3~6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条和4~5条,其特征谱带分别为GOT-2和GOT-1。而大野荞有3~6条,18个大野荞收集系可分为3类:类I,含甜荞特征谱5GOT-2,不含苦荞特征谱5GOT-1,绝大多数大野荞收集系(W1~W8、W10~W13、W15、W17、W18)是这种类型;类Ⅱ,含苦荞特征谱5GOT-1,但不含甜荞特征谱5GOT-2,仅包含原产湖北和湖南的收集系W9和W14;类Ⅲ为既含苦荞特征谱5GOT-1,也含甜荞特征谱5GOT-2,包含的大野荞收集系为原产湖南的W16。试验所用的3个荞麦种类(甜荞、苦荞、大野荞)几乎都含有谱带GOT-4和GOT-5。结果显示,大野荞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彭建陈庆富
关键词:甜荞苦荞
西部特色杂粮生产比较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我国西部特色杂粮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特色杂粮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且变化趋势稳定,但生产效率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提出西部特色杂粮生产应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区域科学合理布局、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及坚持科研带动的方针,预期从生产效率和规模两个方向全面加强西部特色杂粮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建议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苏旺冯佰利王鹏科高小丽高金锋
关键词:比较优势
重走孟德尔研究之路——甜荞麦5对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以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甜荞麦植株为亲本,成对进行人工杂交,分别构建了F1、F2、F3代分离群体。探讨了普通荞麦5对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发现瘦果棱形状(圆弧状、尖)、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2对相对性状符合3∶1的遗传模式,说明它们属于单基因遗传,并且是完全显性。而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花药大小(正常、小)符合9∶7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符合显性互补的遗传模式。通过对花柱长与同长这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F2代符合13∶3的遗传比率,说明它们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符合显性上位的遗传模式。这5对相对性状均为自由组合,分属于不同的连锁群。
李建辉张培
关键词:甜荞麦形态性状
植物种子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人类氮素营养的一个重要来源,植物种子蛋白的组成、结构及其编码基因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随着对各类蛋白研究的深入,种子蛋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从植物种子蛋白的类型、氨基酸组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染色体定位等方面对种子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种子蛋白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岳鹏陈庆富
关键词:种子蛋白氨基酸组成基因序列
不同基因型荞麦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大田条件下试验观测甜荞西农9976和苦荞西农9920两种不同基因型荞麦开花至成熟期间主茎叶片衰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荞麦叶片衰老进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与甜荞西农9976相比,苦荞西农9920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小,SOD、CAT活性下降缓慢,MDA含量增加幅度小,叶片功能期长,衰老慢,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或延缓荞麦开花节叶片的衰老进程,延长叶片功能期,对提高荞麦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巩巧玲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柴岩
关键词:荞麦叶片衰老保护酶活性
苦荞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苦荞主产区陕西、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82份苦荞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中国特有的作物种质——苦荞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促进苦荞优良品种的选育。结果显示:(1)所用25个SSR引物中有13个引物在苦荞地方品种中具有多态性,且扩增条带的稳定性较好,共扩增出20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00条,占总数的96.2%;(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2份苦荞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于0.52-0.85之间,平均值为0.69,在GS值为0.722的水平上,82份材料被聚为10大类群。研究表明82份苦荞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
莫日更朝格图王鹏科高金锋高小丽柴岩
关键词:苦荞SS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