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B03)

作品数:48 被引量:320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继洪高士杰张福耀赵甘霖丁国祥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高粱
  • 16篇杂交
  • 11篇杂交种
  • 10篇选育
  • 7篇淀粉
  • 6篇栽培
  • 6篇高粱杂交种
  • 5篇不育
  • 4篇淀粉含量
  • 4篇雄性不育
  • 4篇育种
  • 4篇栽培技术
  • 4篇高产
  • 4篇不育系
  • 3篇雄性不育系
  • 3篇杂交高粱
  • 3篇制种
  • 3篇制种技术
  • 3篇丝黑穗病
  • 3篇种质

机构

  • 16篇山西省农业科...
  • 14篇吉林省农业科...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6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佛山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锦州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李继洪
  • 11篇高士杰
  • 10篇张福耀
  • 9篇丁国祥
  • 9篇赵甘霖
  • 7篇程庆军
  • 6篇董良利
  • 6篇宋旭东
  • 6篇刘天朋
  • 6篇曹昌林
  • 6篇田承华
  • 6篇高鹏
  • 6篇陈国民
  • 6篇高海燕
  • 5篇倪先林
  • 4篇陈冰嬬
  • 4篇朱凯
  • 4篇王艳秋
  • 3篇王阳
  • 3篇平俊爱

传媒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作物杂志
  • 5篇中国种业
  • 4篇种子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杂粮作物
  • 3篇农业与技术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23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杂交种吉杂121制种技术
2008年
李淑杰侯国春李继洪高忠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制种技术新品种推广种子数量种子质量
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45位于I染色体上,与抗病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6%和10.4%,距离抗病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约为9.6cM和10.4cM。【结论】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可能受2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筛选SSR标记时发现,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较易在保持系群体中找到,在恢复系群体中DNA片段多态性较少,表明恢复系和保持系在抗性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邹剑秋李玥莹朱凯王艳秋
关键词:丝黑穗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Inven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lutinous Sorghum Male Sterile Line 45A with High Starch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被引量:1
2015年
45A is a glutinous sorghum male sterile line with high starch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 bred by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1998, it is a coeno-species taking non-glutinous maintainer line TL169-239B which bred by Tiel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1991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glutinous maintainer line72B bred by the authors' institute as the male parent, then, based on the backcross breeding between glutinous single plant chosen from F2 segregation population and Tx623A. There are ten hybrid sorghum varieties which already have been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national and above provincial(municipal) level units; the patent of this breeding method has been authorized (the patent number: ZL 2012 1 0129155.6); 45A is protected by the Right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MOA, P.R. China (the variety right number: CNA20090576.1). In this paper,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45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45A sterile line and its hybrid sorghum were summed up, what's more,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high-yielding breed of 45A and the production of hybrid sorghum seeds we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data for further popularizing the sterile line.
丁国祥赵甘霖陈国民倪先林刘天朋
关键词:SORGHUMSTARCH
甜高粱育种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7
2008年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使用化石能源所排放的SO2和CO2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其资源量日益枯竭。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CO2零排放等优点。可用于开发生物质能源的作物很多,其中甜高粱是最有竞争力的能源作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甜高粱的育种研究还存在许多须要解决的问题,如倒伏、含糖量低、耐贮性差、种质资源贫乏等,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
关键词:甜高粱遗传育种
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7050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期长、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好、A2细胞质和适应性广等特性,用7050A组配的杂交种类型齐全,包括食用、酿造用、能源用和饲草用。目前,以7050A为母本配制的9个高粱杂交种已占据晚熟区高粱生产市场的较大份额,累计推广面积达80万hm2,增产粮食12亿kg,产鲜草3.5亿kg,增加经济效益13.2亿元。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育成与应用,解决了在高粱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抗性差、遗传单一等多种难题,全面提高了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和抗性水平,成为我国高粱科研和生产的骨干雄性不育系。
邹剑秋朱凯王艳秋杨晓光
关键词:高粱雄性不育系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曹昌林宋旭东董良利吕慧卿郝志萍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
泸宁两糯1号双季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2010年
泸宁两糯1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一个具有高产、糯质、早熟、再生力强的适应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的高粱杂交种,为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对头季进行播种期、移栽叶龄、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对再生高粱进行留桩时期、留桩高度、施肥水平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刘天朋赵甘霖倪先林陈国民丁国祥
关键词:高粱
吉林省西部粒用高粱改良探索
2008年
针对粒用高粱的特点、生产现状,探索吉林省西部粒用高粱改善途径,认为高粱改良应以改善株型、增加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为主,重视资源收集和提高抗性,培育适宜吉林省西部高粱产区的耐盐碱、抗旱性强的优良杂交种。
李伟侯国春李继洪
关键词:粒用高粱杂交种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被引量:4
2010年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程庆军张福耀李团银柳青山杜志宏平俊爱侯爱斌
关键词: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4选育报告被引量:10
2009年
吉杂124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07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高粱杂交种。适宜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的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东部地区种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为9.5~11.0t/hm2。
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选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