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B03)

作品数:48 被引量:300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继洪高士杰张福耀赵甘霖丁国祥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高粱
  • 17篇杂交
  • 11篇杂交种
  • 10篇选育
  • 9篇淀粉
  • 6篇栽培
  • 6篇高粱杂交种
  • 6篇不育
  • 5篇淀粉含量
  • 5篇雄性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雄性不育系
  • 4篇育种
  • 4篇杂交高粱
  • 4篇栽培技术
  • 4篇高产
  • 4篇高淀粉
  • 3篇制种
  • 3篇制种技术
  • 3篇丝黑穗病

机构

  • 16篇山西省农业科...
  • 14篇吉林省农业科...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6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佛山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锦州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李继洪
  • 11篇高士杰
  • 10篇张福耀
  • 9篇丁国祥
  • 9篇赵甘霖
  • 7篇程庆军
  • 6篇董良利
  • 6篇宋旭东
  • 6篇刘天朋
  • 6篇曹昌林
  • 6篇田承华
  • 6篇高鹏
  • 6篇陈国民
  • 6篇高海燕
  • 5篇倪先林
  • 4篇陈冰嬬
  • 4篇朱凯
  • 4篇王艳秋
  • 3篇王阳
  • 3篇平俊爱

传媒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作物杂志
  • 5篇中国种业
  • 4篇种子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杂粮作物
  • 3篇农业与技术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23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杂交种吉杂121制种技术
2008年
李淑杰侯国春李继洪高忠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制种技术新品种推广种子数量种子质量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曹昌林宋旭东董良利吕慧卿郝志萍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
泸宁两糯1号双季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2010年
泸宁两糯1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一个具有高产、糯质、早熟、再生力强的适应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的高粱杂交种,为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对头季进行播种期、移栽叶龄、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对再生高粱进行留桩时期、留桩高度、施肥水平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刘天朋赵甘霖倪先林陈国民丁国祥
关键词:高粱
吉林省西部粒用高粱改良探索
2008年
针对粒用高粱的特点、生产现状,探索吉林省西部粒用高粱改善途径,认为高粱改良应以改善株型、增加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为主,重视资源收集和提高抗性,培育适宜吉林省西部高粱产区的耐盐碱、抗旱性强的优良杂交种。
李伟侯国春李继洪
关键词:粒用高粱杂交种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被引量:4
2010年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程庆军张福耀李团银柳青山杜志宏平俊爱侯爱斌
关键词: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4选育报告被引量:10
2009年
吉杂124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07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高粱杂交种。适宜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的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东部地区种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为9.5~11.0t/hm2。
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选育
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化学诱导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高粱组培育种仍以传统的常规培养技术为主,变异属于自然发生,变异频率不太高,因而制约了该方法应用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人工诱变以期达到提高诱变率的目的,采用的试验材料以高粱主要恢复系三尺三和晋粱5号为主,诱变剂以硫酸二乙酯为主。由于对生物体具有诱变效果的化学物质一般对人体具有很大毒性,所以探索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创立了有毒化学物质安全无污染诱变处理方法,同时明确了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高粱愈伤组织的浓度一般为0.5%~1%。
王良群刘勇武秀兰侯丽萍郝艳芳
关键词:高粱体细胞变异化学诱变硫酸二乙酯
抗旱、抗病高粱新品种晋杂22选育报告被引量:9
2010年
晋杂2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育成的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该品种以抗病、抗旱雄性不育系A2SX44A为母本,恢复系SXR-30为父本组配而成,具有抗旱,对高粱丝黑穗病1、2、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2008年通过山西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山西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高鹏张福耀程庆军田承华高海燕
关键词:高粱
高粱枝梗育种研究
2008年
高粱枝梗是籽粒的载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性状。文中对高粱枝梗级别、数量进行了叙述。一般来说高粱品种或品系仅有一-三级枝梗,而杂交种尚有四、五级枝梗;在同一枝梗上着生的籽粒,下部小,上部次之,中部大;枝梗数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抽穗期对枝梗的直接效应大。一级枝梗的加性效应是遗传控制的主要因素;二、三级枝梗的遗传控制中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四、五级枝梗基本是显性效应,无加性效应。杂交种的培育应注重超亲优势的利用。
高士杰李继洪李淑杰
关键词:高粱枝梗
氮、磷、钾配施对高粱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施肥与淀粉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均以中量配施可显著提高总淀粉含量,提高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高氮低磷、低氮低钾、中磷中钾配施,有助于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直链淀粉含量的积累。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
关键词:高粱淀粉含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