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38020)

作品数:78 被引量:909H指数:17
相关作者:祝万鹏张晓健张锡辉韩宏大陈超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建筑科学
  • 12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消毒副产物
  • 11篇给水
  • 7篇纳滤
  • 7篇臭氧
  • 7篇催化
  • 6篇水处理
  • 6篇邻苯二甲酸二...
  • 6篇降解
  • 5篇截留
  • 5篇臭氧氧化
  • 5篇催化臭氧
  • 4篇游离氯
  • 4篇有机物
  • 4篇藻毒素
  • 4篇三卤甲烷
  • 4篇水处理厂
  • 4篇水管
  • 4篇水体
  • 4篇水源
  • 4篇前体物

机构

  • 77篇清华大学
  • 10篇天津市自来水...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防化研究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 1篇京都大学
  • 1篇北京都林国际...

作者

  • 23篇祝万鹏
  • 14篇张晓健
  • 13篇张锡辉
  • 10篇杨宏伟
  • 10篇韩宏大
  • 10篇蒋展鹏
  • 9篇陈超
  • 9篇何文杰
  • 8篇陈吉宁
  • 8篇孙傅
  • 8篇余刚
  • 7篇张彭义
  • 6篇朱玲侠
  • 6篇曾思育
  • 6篇朱安娜
  • 6篇周云瑞
  • 6篇王云
  • 5篇牛军峰
  • 5篇赵华章
  • 4篇吕洪刚

传媒

  • 17篇环境科学
  • 11篇中国给水排水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给水排水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净水技术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膜科学与技术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化学进展
  • 2篇Chines...
  • 2篇Journa...
  • 2篇Fronti...
  • 1篇过滤与分离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20篇2006
  • 17篇2005
  • 18篇2004
  • 4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R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分离及定量被引量:15
2005年
 通过试验证明,使用棉签和超声波可以有效分离BAR反应器载片上的生物膜。将超声波作用时间控制在 20min内基本不会造成生物量的损失,可最大程度地清洗分离棉签上的细菌。对BAR反应器中不锈钢载片表面生物膜的研究结果表明:AODC、DVC和HPC三种不同计数方法测得的生物膜中细菌数量有明显不同,达假稳态时AODC计数结果为 3. 5×106 CFU/cm2,DVC计数结果为 4. 8×105 CFU/cm2,HPC计数结果为 1. 2×105 CFU/cm2;不同计数方法反映出的生物膜生长规律相同,均表明不锈钢载片表面生物膜的生长在 16~19d内可达假稳态。
鲁巍王云张晓健
关键词:超声波细菌计数
给水管网中金属离子化学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7
2005年
为防止给水管网结垢和腐蚀造成的危害,对北方某市给水管网中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镁离子、铝离子和铁离子等的化学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在温度<12℃时是稳定的,在温度>18℃时CaCO3 有沉淀的趋势;镁离子与铝离子是稳定的;铁离子是不稳定的,Fe(OH)3 有较强的沉淀趋势,是水质化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管垢的主要成分是铁,管网中的铁不稳定是由于管垢向水中释放铁引起的。在给水管网中铁的不稳定会引起用户水浊度的升高。
牛璋彬张晓健韩宏大胡健坤张振中王洋
关键词:给水管网金属离子化学稳定性
长距离输水过程中微生物安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应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江水源工程沿途水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种群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检测出水中多样性的细菌。相似性分析表明,采用涵管方式远距离引水,其沿途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不是很大,优势菌大致相同;16SrDNA鉴定表明,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检测出传统人工培养方法不能检测出来的细菌,原水不含致病菌,这能够对原水输送工程微生物安全性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王爽张锡辉王慧张广庄美琪林素斌邢学联
关键词:长距离输水微生物安全群落结构
北方某市给水管网系统中的铝含量及形态分布状况调查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北方某城市给水管网中的铝含量及形态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市饮用水中的铝残留量较低,总铝平均含量为0.038 mg.L-1,最高为0.078 mg.L-1,低于我国新水质标准0.2 mg.L-1的规定;起主要毒性作用的无机单核铝及无机多核铝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 mg.L-1和0.013 mg.L-1,为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有机结合铝含量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中铝的含量及形态分布情况与对应管段的水质条件密切相关,含盐量越高,可溶性有机物含量越小,水中总铝浓度则越低,为给水管网铝含量控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王文东杨宏伟祝万鹏蒋展鹏
关键词:铝形态给水管网荧光分光光度法水质条件
脂肪族及杂环分子结构和纳滤膜特性对截留率的影响规律被引量:2
2006年
选择20种脂肪族及杂环化合物作为模型污染物,分别测定了三种不同纳滤膜对脂肪族及杂环化合物的截留率.结果表明,脂肪族及杂环化合物的截留率受到分子的分枝结构、环状结构、酸性和膜特性的影响:对于同分异构体,分枝结构愈多,截留率愈高;环状有机物与分子量相近的直链有机物相比,截留率明显偏高;脂肪酸的截留率高于绝大多数醇类、醚类和酮类等不离解的化合物;孔径小、荷电量大的纳滤膜截留率更高.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GA-PLS)建立了纳滤膜对脂肪族及杂环化合物截留率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通过分析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膜与脂肪族及杂环化合物之间的电性作用并不是影响截留率的主要因素,而分子形状和大小对截留率的影响很显著.
李鑫玮祝万鹏韩文亚
关键词:纳滤膜脂肪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纳滤膜对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截留特性
2007年
分别选用NF90、NF270和NF-型号的纳滤膜测定了20种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截留率(R),并分析了纳滤膜截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族及杂环有机物的R受到分子结构和膜特性的影响:对于同分异构体,分枝结构越多,R越高;环状有机物与分子量相近的直链有机物相比,R明显偏高;孔径越小的纳滤膜R越高.利用遗传算法(G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脂肪族及杂环物质的R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模型,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8809和0.9944,通过2种模型进一步分析了R的影响规律,并对几种物质的R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GA-ANN模型的预测精度要好于GA-PLS模型.
李鑫玮祝万鹏韩文亚
关键词:纳滤膜定量构效关系
磁场在自来水纳滤过程中的影响机理初探被引量:12
2004年
针对磁场应用于自来水纳滤软化过程的初步研究表明:与同样条件下的对照实验相比,磁场的存在可以减缓纳滤膜通量衰减的速度.对膜面结垢的电镜分析发现,磁场引入纳滤膜过程可导致膜面结晶形态的改变.不加磁场的纳滤过程中,膜面上主要生成颗粒状的方解石;加磁场的纳滤过程中,膜面上针形文石的含量增高,且大多形成团簇结构.纳滤膜面上针形文石晶体含量增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水合离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做旋转运动,形成诱导磁极后在膜面上以S-N的结合次序形成链状结晶.
朱安娜祝万鹏王晓琳
关键词:磁场纳滤膜结垢膜通量
城市给水系统应用HACC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介绍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应用程序,分析了城市给水系统与食品行业应用HACCP体系的差异,回顾了国内外在城市给水系统应用HAC-CP体系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展。HACCP体系提供了识别和预防危害的系统方法,有利于提高城市给水系统的过程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孙傅陈吉宁曾思育
关键词: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城市给水系统
Factors effecting aluminum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by laboratory research被引量:4
2010年
Effects of aluminum o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human health mainly attribute to its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aluminum speciation in water supply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aluminum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mong other aluminum speci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kinetics processes of related reactions. Tot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had a notable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nonuclear and soluble aluminum in the first 4 day; then its effect became weak. At pH above 7.50, both fluoride and orthophosphate had little effect on aluminum speciation; while, when the solution pH was below 7.50,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nonuclear and soluble aluminum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luorid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orthophosphate. Both mononuclear and polynuclear silicic acids could complex with mononuclear aluminum by forming soluble aluminosilicates. In addition, the adding sequence of orthophosphate and aluminum into drinking water would als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luminum species in the first 4 day. In order to minimize aluminum bioavailability in drinking water, it was suggested that orthophosphate should be added prior to coagulant process,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de and silicic acids should be controlled below 2.0 and 25 mg/L, respectively, prior to the treatment. The solution pH in coagulation and filtration processes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6.50-7.50.
WendongWangHongwei YangXiaochang WangJing JiangWanpeng Zhu
关键词:ORTHOPHOSPHATE
管材对给水管附生生物膜微生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结合微生物学传统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现代技术,分析了无规聚丙烯(Po lypropy lene R andom,PPR)管、镀锌钢管和铜管3种室内给水管附生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在以上3种管道上发育1年的附生生物膜中,分别有6种、5种和3种优势异养菌被分离出来;α变形杆菌纲优势异养菌所占比例在PPR管、镀锌钢管和铜管附生生物膜中依次增加,而β变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优势异养菌所占比例则依次减小;镀锌钢管和PPR管附生生物膜中均存在作为优势异养菌的机会病原体,而铜管附生生物膜中则未分离出作为优势异养菌的机会病原体。
柳江华管运涛赵婉婉杨宏伟
关键词:管材微生物分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