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202)
- 作品数:8 被引量:306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薛萧繁徐振宇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能源冲击对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本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模拟了国际能源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微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同时具体分析了能源冲击对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面对能源冲击时,不同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并且这些岗位主要是面向对能源有较强替代性的技术工人,而其余大部分部门则倾向于缩减劳动岗位的供应;在收入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各类工人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技术工人降幅最大,产业工人次之,而农业工人的收入在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上升。
- 陈宇峰陈准准
- 关键词:CGE模型
- 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的影响因素与结构偏向被引量:18
- 2012年
- 文章运用中国财政供养总人口与行政、事业部分的分列供养人口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公共服务需求对整体财政供养人口规模有正的影响,而人口规模、人均转移支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对整体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会有抑制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内在的行为动机可能会造成行政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和事业部分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相对下降。
- 陈宇峰钟辉勇
- 关键词:财政供养人口影响因素转移支付
- 谁才是推高国际油价的真实动因?——中国需求,资本投机,抑或OPEC供给被引量:13
- 2014年
- 本文考察了中国需求、资本投机和OPEC供给等多种因素,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月度数据,深入研究了中国需求、资本投机和OPEC供给对于国际油价的即期波动、短期变动和长期走势的影响程度和传导方向。研究发现,不同因素的结构性冲击对国际油价会产生明显的时段效应,因而简单地将国际油价高涨归结于中国需求是不合理的。
- 俞剑陈宇峰
- 关键词:国际油价
- 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动态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 陈宇峰邵朝对
- 关键词:国际油价贸易条件
-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传导机制:基于LSTAR模型被引量:55
- 2012年
- 本文在剖析高位震荡的国际油价与居高不下的国内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上,加入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和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等变量,构建了两个LSTAR非线性模型,分解出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波动与国内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线性与非线性的转换过程之中;国际油价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国际油价主要是通过国内通货膨胀率、货币发行量和国际农产品价格等因素间接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
- 陈宇峰薛萧繁徐振宇
- 关键词:国际油价国内农产品价格
- 能源价格冲击能否改善区域的产业效率——来自杭州的经验证据
- 2013年
- 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缓解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是当前能源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杭州市13个产业1994~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得出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率变化值,同时考察能源冲击与全要素生产效率及效率增长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就短期而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及公共事业的生产效率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来说,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胜劣汰效应、积累效应以及资本转移效应。
- 陈宇峰章源升
- 关键词:DEA模型MALMQUIST指数能源价格
- 新定价机制对成品油价格扭曲的修正效应研究
- 2015年
- 本文建立一个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成品油价格的扭曲性在新定价机制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和国内石油价格管制是我国成品油价格扭曲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新定价机制有效降低了成品油价格的扭曲性,总体降幅约为40%。同时,通过对未来油价改革的模拟得到,只有取消国际原油平均定价,继而采用盯住印尼米纳斯原油的定价方式才能进一步降低成品油价格的扭曲程度。
- 赵海滨陈宇峰
- 关键词:价格扭曲
- 技术偏向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再考察被引量:203
- 2013年
- 本文在厘清劳动收入份额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技术偏向、垄断利润等因素的生产决策模型,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决定机制。结果表明,就单个产业而言,垄断利润率是劳动收入份额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而技术偏向性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长期运行水平的关键因素。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占有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选择了资本偏向型技术;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背景下,"逆资源禀赋"的技术偏向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使劳动力工资长期处于低增长状态,进一步恶化了劳动收入份额状况。
- 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
- 关键词:垄断利润要素产出弹性劳动收入份额刘易斯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