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037)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卫民何建坤王洵周云孙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地震
  • 6篇震源
  • 4篇地震震源
  • 4篇联合反演
  • 4篇反演
  • 3篇INSAR
  • 2篇应力
  • 2篇震源破裂
  • 2篇震源破裂过程
  • 2篇同震位移
  • 1篇地震触发
  • 1篇地震矩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破裂过程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断层
  • 1篇对地观测
  • 1篇对地观测技术
  • 1篇形变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王卫民
  • 4篇何建坤
  • 4篇王洵
  • 3篇周云
  • 2篇姚振兴
  • 2篇郝金来
  • 2篇孙蒙
  • 1篇赵俊猛
  • 1篇熊林
  • 1篇肖捷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2月12日Mw6.9于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前人研究证明发育了大量规模不同的活动断层(如康西瓦断裂与贡嘎错断裂等).根据地震触发理论,地震发生后因地壳同震变形会导致其周边不同性质断裂破裂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地震的潜在危险性.本文利用地震远场波形记录,反演了该地震滑动模型.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计算了该地震在近场范围内活动断裂上的同震应力变化.其目的在于讨论于田地震引起的附近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以及这些活动断裂可能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在地震发生后,从国际地震学联合会(IRIS)地震数据中心,下载了震中距离介于30°-90°的地震远场波形记录,为保证台站方位角分布均匀,从中挑选了27个不同方位角的高信噪比地震记录参与理论地震图的生成和波形反演过程.我们采用广义射线理论计算生成远场理论地震波形数据.每个子断层参数的反演则利用基于全局化反演的快速模拟退火反演方法.在有限断层反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强调波形拟合的相关误差函数作为待反演的目标函数,拟合的断层参数使目标函数为最小.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以库仑破裂准则为基础,结合反演得到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位错模型,计算该地震引起的近场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变化.由远场波形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于田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km,地震断层的倾角约71.9°,破裂面上最大的同震位移达到210cm,以左旋走滑为主并具有正倾滑分量,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5s内释放.由此得到该地震的地震矩为2.91×1019 N·m,地震震级为Mw6.9.于田地震引发的余震,大致分布在三个区域内:普鲁断裂北部、康西瓦断裂东部和贡嘎错断裂中部.弹性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导致阿尔金断裂西段、普鲁断裂中段、康西瓦断裂�
周云王卫民熊林何建坤
关键词:库仑应力地震危险性
InSAR与地震波形资料联合反演2008新疆于田Mw7.2级地震破裂过程
<正>1.前言北京时间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于田县与西藏交界的海拔五千米以上无人区发生了一次Mw7.2级正断层性质的地震事件,由于缺少近场的观测资料,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给出的该地震的震中位置等信息存在较大差异。此次...
王洵王卫民
文献传递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12
2015年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MS6.6地震,地震震中位置靠近临潭—宕昌断裂.本文通过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利用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提供的12条强地面运动三分量资料,通过波形反演方法来研究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甘东南地区岷县—宕昌断裂带东段附近的一次MW6.1级逆冲兼具左旋走滑破裂事件,最大滑动量约为80cm.发震断层走向及滑动性质与岷县—宕昌断裂吻合,推断本次地震与东昆仑断裂向北的扩展和推挤密切相关,是岷县—宕昌断裂进一步活动的结果.
孙蒙王卫民王洵何建坤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模拟退火方法震源破裂过程
基于图像的同震位移场小波域震源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
2018年
项目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能力、时-频局域化特点和正交性质,把InSAR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获取的同震位移场观测资料作为二维数据体或图像在小波域进行处理、分析,可以更高效地发挥以面积测量、高精度图像为特征的这类观测资料的优点。
关键词:基于图像小波域位移场震源对地观测技术
基于强地动、远场体波与面波资料联合反演2013年芦山地震震源过程
<正>1.研究意义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一次Mw6.6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CENC)提供的定位结果,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0.3°N,103.0°E,震源深度为13k...
郝金来纪晨王卫民姚振兴
文献传递
地震触发中静态与动态应力的重要性分析
<正>1.引言地震触发作用可以大体分为两类:静态触发与动态触发。静态触发发生在离主震不远的区域,主要由地震引起的断层滑移所导致;而动态触发,由地震面波经过处于高应力状态的断层所导致。在地震远场,许多研究表明了动态应力变化...
周云王卫民肖捷何建坤
文献传递
InSAR、波形资料和GPS联合反演2015年皮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4
2019年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县发生了Mw6.4级地震,震中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西昆仑山造山带北缘,发震断层为隐伏断层.文章基于分层地壳模型,参考反射地震剖面构建铲状断层模型,通过合成孔径干涉测量(InSAR)数据、远场波形资料、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联合反演获得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表明该地震断层南倾,走向109°,滑动方向近乎北向,断层面破裂分布较集中,最大滑动量为73cm,主要表现为深度9~13km的低倾角(25°~10°)逆冲滑动,传播时间约12s,破裂由初始破裂点往周围扩散,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地表0~4km范围软硬沉积层内没有明显滑动.利用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取了震源区震后两年内的形变速率,雷达视线向(LOS)最大值约17mm a^(-1),仅在地震上盘观测到明显震后形变,形变趋势与同震位移场类似,表明皮山地震没有完全释放区域累积能量,隐伏断层上方的多层褶皱构造震后依然缓慢隆起,其震后调整模式和余震危险性分析需要利用更多独立数据进一步研究.
王洵王卫民王卫民赵俊猛
关键词:震源过程联合反演震后形变
Rupture history of the 2013 Mw 6.6 Lushan earthquake constrained with local strong motion and teleseismic body and surface waves
[l]The rupture history of the 20 April 2013 M 6.6 Lushan (China) earthquake is constrained by inverting wavefo...
Jinlai HaoChen JiWeimin WangZhenxing Yao
文献传递
青海玉树Mw6.9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2010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的Mw6.9(Ms7.1)级地震,利用地震波形资料和InSAR获取的同震位移资料,根据同震形成的地表位移干涉图,构建三段式断层模型,反演重建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显示本次地震断层面走向为119°,倾角79°,滑动角-2.2°,最大滑动量达到200cm,震源深度12.5km,地震标量地震矩为2.18×1026dyn·cm。震源破裂特征表明,玉树地震主要是沿甘孜—玉树断裂发生的左旋走滑破裂事件,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东部不同次级块体东向不均匀挤出的运动学特征。
王洵周云孙蒙王卫民
关键词:玉树地震同震位移INSAR联合反演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9级地震震源过程被引量:11
2015年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UTC2015-04-25 06:11:26),喜马拉雅南侧尼泊尔境内发生了Mw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震中位置为(28.147°N,84.708°E),震源深度为15.0 km.这次地震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滑坡、雪崩等对包括首都加德满都在内的尼泊尔以及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北部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带之喜马拉雅弧型活动构造区.该地区印度板块以-40 mm/a的速率北向俯冲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喜马拉雅和印度板块汇聚率达-18 mm/a(Bilham等,
王卫民郝金来何建坤姚振兴
关键词:地震震源地震矩板块汇聚次生灾害欧亚大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