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60014)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龙海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古代建筑的线性特征
- 2009年
-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项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有自己独特的"文脉",从建筑的规模、形制、排列等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线性意识和明显的线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有序铺展的群体建筑,化空间意识为时间进程;屋顶造型呈现出各种曲线;宫殿、官署、道观的中轴对称和园林建筑的曲屈流颠。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线性特征中可见儒道精神的互补互谐。
- 陈龙海
-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曲径通幽
- 西风东渐与中国笔墨的未来走向
- 2010年
-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古老的"线的艺术"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经过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诸贤的倡导,中国艺术界从对西洋画的漠视与拒斥转到推崇与吸纳。而"海归派"如李叔同、陈师曾、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等则以其艺术实践进行着中国艺术的革命,在中西结合方面进行了极其可贵的尝试。与此同时,另一批画坛前辈仍然沿袭着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创造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杰作,如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在此语境下,关于中国传统笔墨的质疑与争议持续不断;在后现代时空和全球化视域中,中国笔墨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艺术走向未来,参与世界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进程中,应当吸纳一切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而同时要始终坚守民族立场,彰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惟其如此,中国古老的艺术才能焕发生机,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 陈龙海
- 关键词:中国笔墨
- 中国古代舞蹈的线性审美特征解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古代舞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线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腾蛟起凤般的动作,拧、曲、圆、倾的造型与细腰构成的舞姿,以修袖、长裾为特征的服饰,以及通于音乐和书法的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线性意识和线性特性,其具有四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即流美、阴柔、飘逸、韵律。中国古代舞蹈线性特征的形成既与龙凤崇拜有关,又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类型、民族心理、儒家哲学、男尊女卑的意识以及舞蹈的功用等有着不解之缘。
- 陈龙海
- 关键词:中国古代舞蹈阴柔飘逸韵律
- 中国古代文人画线条特征简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文人画最充分地展示了笔墨情趣和线条美。本文认为,文人画的线条美表现在三个方面:神采飞扬、删繁就简和以书入画。文人画巩固了对线条美的追求,强化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传统,并促成了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转向笔墨形式。
- 陈龙海
- 关键词:文人画线条神采飞扬删繁就简以书入画
- 东方延迟模仿与西方写生模仿及其不同文化基因
- 2010年
- 本文旨在探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根本差异:东方为延迟模仿,西方为写生模仿。作者认为,在原始时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有着相同的原点;造成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分道扬镳的原因在于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基因。本文从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哲学认识论进程以及由此影响下的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延迟模仿与写生模仿不能截然分开,这两种模仿方式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中常常彼此渗透、相互交叉。
- 陈龙海
- 关键词:文化基因
- 东巴象形文书法、印章的审美之维与艺术自觉
- 2010年
- 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先民创制了一种神奇的图画象形文字,在纳西语中称作“森究鲁究”,即“木石上的痕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据方国瑜、和志武《纳西象形文字谱》收录,计有一千三百四十个单字,另有二百二十个派生词;另据李霖灿编著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收录二千一百二十个字和词。
- 陈龙海
- 关键词:象形文字艺术自觉审美之维印章纳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