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068)
-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 相关作者:董秀良吴仁水薛丰慧龙会学刘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与投资者保护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自2006年国内股票主板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融资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证券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IPO定价不仅远远高于其在H股的发行价格,甚至出现了高于回归前一段时间H股市场平均价格的特殊现象,这些企业在回归过程中为什么能进行如此之高的溢价?这种过高的溢价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分析了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定价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 董秀良龙会学
- 关键词:H股回归投资者保护
- 基于DCC-MGARCH模型的中国A、B股市场相关性及其解释被引量:36
- 2008年
- 金融资产相关性分析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基础,不论是投资组合的选择还是风险管理均涉及到相关性的估计和预测,寻求相关系数的可靠估计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热点问题。本文利用Engle于2002年提出的DCC-M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A、B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动态考察,研究发现:沪深两市A、B股之间的相关系数总体为正,并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1997年至2001年沪深A、B股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相对较小,波动性较大,2001之后两市A、B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明显增大,并且波动性减少,这表明沪深A、B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正日趋增强,不过在处于相对高位之后,近几年来并没有呈现出进一步提高趋势;总体而言,A、B股市场动态相关系数还相对低,市场分割特征仍然明显。最后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A、B股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的时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 董秀良吴仁水
- 关键词:B股市场行为金融
- 交易量适合作为股价波动信息的代理变量吗?--来自中国沪深股市的证据被引量:9
- 2008年
- 本文利用中国沪深股市日交易数据,采用多元GARCH模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对交易量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交易量对股价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这种波动的单向溢出说明在应对信息的冲击上股价比交易量能更快地做出反应,其后才通过波动溢出在交易量上得到反映,股价波动对成交量波动具有先导作用。因此,从波动冲击传导和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单纯地将交易量视为股价变动信息的代理变量还缺乏稳健的统计证据。
- 董秀良吴仁水
- 关键词:价量关系波动溢出效应多元GARCH模型
- 中国A、B股市场关联性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市值加权法分别编制相应的A、B股市场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经济计量模型对A、B股市场关联性进行多角度、分阶段的实证分析,以期得到B股开放前后两市关联性的结论。上述研究可以对A、B股的内在关联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管理层在决策上提供相应的依据。
- 刘芳
- 关键词:A股市场B股市场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
- 股票交叉上市与价格发现——来自中国“A+H”股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4
- 2008年
- 交叉上市股票由于其对应于同一标的资产但却有着不同的价格表现,因此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内地和香港股市交叉上市的"A+H"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各自的综合指数代表两市的价格水平,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多元GARCH模型对A股和H股价格发现进行了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内地A股和香港H股价格走势虽然表现各异,但它们之间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显著地受此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当股价偏离均衡状态时,H股和A股向均衡方向调整速度非常接近,不过,在收益率的引导关系上H股占有优势;在波动溢出关系上,主要表现为H股向A股的溢出效应。这些实证结果说明虽然A股和H股在价格发现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总体而言,H股较A股具有更强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
- 董秀良吴仁水
- 关键词:A股市场H股市场价格发现
- 中国股市首次发行抑价原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新股发行抑价问题被称之为金融学之谜,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多基于有效市场假设,很少考虑到市场非有效情况。在市场非有效条件下,导致新股发行抑价原因可以是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原因,也可以是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原因,或者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从实证角度给予回答。
- 董秀良薛丰慧
-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发行抑价
- 我国IPO定价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新股定价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股票市场新股首发定价制度的沿革,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各阶段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在1999至2001年进行的新股市场化定价制度改革总体上效果并不显著,不仅没有实现改革的基本初衷,而且对提高股票发行定价效率的效应也不明显。
- 董秀良薛丰慧
-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