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SJ970607)
作品数:
5
被引量:98
H指数:5
相关作者:
颉红梅
李强
周光明
王菊芳
郝冀方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农业科学
1篇
生物学
主题
4篇
重离子
4篇
小麦
3篇
诱变
2篇
诱变育种
2篇
育成
2篇
育种
2篇
重离子束
2篇
春小麦
1篇
定点诱变
1篇
新品系
1篇
选育
1篇
氧化酶
1篇
栽培
1篇
栽培技术
1篇
突变
1篇
农作
1篇
农作物
1篇
农作物品种
1篇
胚乳
1篇
品系
机构
5篇
中国科学院近...
1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5篇
颉红梅
1篇
李文建
1篇
李兴林
1篇
谢忠奎
1篇
郝冀方
1篇
王菊芳
1篇
周光明
1篇
李强
传媒
2篇
核农学报
1篇
西北农业学报
1篇
麦类作物学报
1篇
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1篇
2006
1篇
2005
2篇
2004
1篇
2001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重离子束注入小麦胚乳诱发的突变效应
被引量:15
2004年
采用 75MeV u16O8+ 离子 (降能至 36MeV u ,使其在胚乳中的射程约为 2 4mm ) ,从种子顶部垂直注入胚乳 ,通过“嫁接”技术后进行萌发。处理后观测结果表明 ,当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注入剂量呈正相关 ;测定了当代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经多代大田培育获得了矮杆与各种穗型的变异 ,且具有遗传性。结果显示离子注入胚乳不仅对生物的修复系统有较大影响 ,而且能够诱发后代突变。
颉红梅
卫增泉
李兴林
王浩瀚
赵莲芝
谢忠奎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微核率
畸变率
抗氧化酶
诱变育种
重离子束定点诱变育种初探
被引量:37
2001年
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采用 75 Me V/u16O8+离子进行了贯穿与定点注入的实验 ,以及不同注入部位的种子在实验室萌发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大田培育结果随剂量的变化情况 .经过 3年 5代 (南繁加代 )的系统选育 ,筛选出增产、矮杆、抗 (锈 )病、抗干热风和早熟等
颉红梅
王浩瀚
王菊芳
卫增泉
刘秦
李文建
周光明
李强
郝冀方
关键词:
重离子
离子注入
定点诱变
育种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陇辐2号
被引量:14
2004年
李雁民
赵连芝
王勇
甄东升
王浩瀚
颉红梅
卫增泉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春小麦突变新品种-“陇辐2号”
被引量:23
2005年
赵连芝
王勇
甄东升
李雁民
王浩瀚
颉红梅
卫增泉
关键词:
春小麦
育成
新品系
农作物品种
突变
重离子束
重离子辐照选育春小麦新品种初探
被引量:19
2006年
在加速器上,采用75MeV/u中能氧离子(^16O^8+),辐照剂量在11~44Gy(即注量为1×10^7~5×10&8ions/cm^2)范围内。以贯穿辐照处理春小麦高代稳定材料14615风干种子,经过3年5代选育,育成新品种“陇辐2号”,这是我国第一例采用重离子束辐照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同时还获得了144份优于亲本性状的稳定突变系(体),可作为新的种质资源提供应用。采用不同能量的重离子束对春小麦14615干种子的胚根、胚芽和胚乳采用特殊的屏蔽手段进行定点(位)注入,发现诱发突变的倾向性,由此可改变传统育种的随机性和方向性。
赵连芝
王浩瀚
王勇
李雁民
甄东升
颉红梅
关键词:
重离子
辐照
选育
春小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