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21)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龚世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道观
  • 1篇德行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诗歌
  • 1篇诗歌
  • 1篇颂体
  • 1篇天道
  • 1篇天道观
  • 1篇周初
  • 1篇先唐
  • 1篇六朝
  • 1篇禁毁
  • 1篇基点
  • 1篇古典
  • 1篇古典诗歌
  • 1篇汉魏六朝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龚世学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图书馆理论与...
  • 1篇天府新论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略论汉魏六朝谶纬文献的禁毁及其影响
2013年
谶纬文献是我国古代谶书文献与纬书文献的合称,是始于西汉、盛于东汉并延至隋唐五代的谶纬思潮的文化载体。东汉时期,对谶纬文献的整理以及对宗室私造谶纬文献的打击已包含禁毁的因素。魏晋六朝时期,出于政治目的,加之谶纬文献自身的缺陷,谶纬文献屡遭禁毁。然而,谶纬文献仍具有一定的研习群体与传播受众,拥有一定的卷帙。谶纬文献的渐趋消亡主要缘于兵燹的损毁与后世经学的汰洗,与政府禁令的关系并非十分显著。
龚世学
关键词:汉魏六朝禁毁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祥瑞意象被引量:4
2011年
祥瑞意象是指由祥瑞物象构象而形成的意象范畴。祥瑞意象由祥瑞文化的本质规定性而与一般意象区别明显。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祥瑞意象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含蕴;二是由祥瑞意象构象而创作的诗歌,其诗歌主题通常为政治主题,并具有歌功颂德、溢美时政的政治功能。祥瑞意象多见于祥瑞文化昌炽时期的诗歌创作。随着祥瑞文化的衰落,祥瑞意象也随之演变:或蜕变成为一般意象;或为佛道两教吸纳,成为宗教意象;或剥离其政治意蕴,成为民间吉祥意象。
龚世学
先唐颂体“用瑞”考被引量:1
2011年
先唐颂体作品,今存近两百篇,其中称引祥瑞或直接以祥瑞为颂咏对象的作品多达70余篇。对这些作品进行梳理与探讨,不仅有助于对颂体文学的理解与把握,更可补益祥瑞文化研究之遗阙,为祥瑞文化研究提供更广泛的文本视域。颂体"用瑞"葆有颂美时政、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颂体"用瑞"在先唐时期的普遍性,既表明祥瑞文化在此时期的流行,又表明颂体文本颂美的主题意旨与祥瑞所具备的颂美功能相互契合。
龚世学
关键词:先唐颂体
中国古代祥瑞文化产生原因探析——以周初天道观的形成为基点被引量:7
2012年
祥瑞(或称符瑞、祯祥等)是中国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吉祥征兆。祥瑞文化的产生客观上需要王权、天命、德行等因素的出现并与征兆信仰相互配合。周代初期,周人在反思殷亡的历史教训中摒弃了殷人极端的宗教观念,将王权与天命联系起来,以"德行"因素作为政治评判准则,进而形成了崭新的天道观念。新的天道观念的形成为祥瑞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并最终促成了祥瑞文化的产生。
龚世学
关键词:德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