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985H2902)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晓培刘敏张大铮张勤修李昕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乐山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鼻炎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黏膜
  • 2篇埋线
  • 2篇鼻黏膜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变应性鼻炎
  • 1篇微环境
  • 1篇卵白蛋白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微环境
  • 1篇白蛋白
  • 1篇鼻腔
  • 1篇SD大鼠
  • 1篇TGF-Β

机构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都江堰市人民...
  • 2篇乐山市中医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作者

  • 3篇张勤修
  • 3篇张大铮
  • 3篇刘敏
  • 3篇王晓培
  • 2篇李昕蓉
  • 2篇张福兵
  • 1篇齐银辉
  • 1篇张富兵
  • 1篇李昕荣

传媒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从鼻黏膜免疫微环境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AR西药组、AR穴位假埋线组、AR穴位埋线组。造模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卵蛋白注射及其鼻黏膜刺激法。除空白组外各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末日在卵白蛋白激发后,观察30 min,观察大鼠AR症状,记录并比较各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之后立即处死动物,采集大鼠鼻中隔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黏膜组织TGF-β1、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穴位埋线能明显缓解AR大鼠鼻部症状,如喷嚏、流涕、抓搔鼻部。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能降低鼻黏膜中TGF-β1、IL-17含量。穴位假埋线也能降低AR大鼠鼻黏膜中TGF-β1含量。结论穴位埋线可降低AR大鼠鼻黏膜中TGF-β1、IL-17含量,从而调节AR大鼠鼻黏膜免疫微环境。
刘敏张大铮李昕蓉张富兵王晓培齐银辉张勤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穴位埋线TGF-Β1IL-17
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FN-γ、IL-4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疗效,并从IFN-γ、IL-4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经改进后的卵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制作AR模型,分别予不同治法。治疗末日在卵白蛋白激发后,观察30min,采集鼻中隔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相当(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疗效相当(P>0.05);穴位假埋线组大鼠症状得分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表达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IFN-γ表达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缓解AR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流涕、抓搔鼻部),其可能的机制是对AR大鼠鼻黏膜中IFN-γ、IL-4含量的调整。
刘敏张大铮李昕蓉张福兵王晓培齐银辉张勤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穴位埋线鼻黏膜IFN-ΓIL-4SD大鼠
卵白蛋白鼻腔强化激发制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制作过程中鼻腔不同激发方式的效果,探索较优的激发方式。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8只,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采用卵白蛋白(OVA)滴鼻、OVA雾化、OVA鼻腔强化激发(滴鼻+雾化),Ⅳ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空白组)。采用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E染色镜下观察的方式,比较其制作AR大鼠模型的效果。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症状评分均数均大于5,与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优于Ⅰ组、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制作AR大鼠模型时,在低剂量佐剂,长时间基础致敏的基础上,采用鼻腔强化激发的方式激发,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一种方式激发。
刘敏张大铮李昕荣张福兵王晓培张勤修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