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5062)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健萌李凝胡振明林谢昭陈卫增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非晶纳米Ni-P/PTFE合金镀层的晶化动力学及耐蚀性能
- 2015年
- 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沉积获得磷含量为9%(质量分数)的高磷NiP/PTFE合金镀层,以考察该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特性及其耐腐蚀性能。综合单晶X射线衍射及差热分析(DSC)的结果表明,获得的镀层结构为非晶态与纳米晶的混合结构,较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活化能低。纳米PTFE颗粒的存在可能提高了该结构合金的晶化温度。热处理后的Ni-P/PTFE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增强与其所形成的钝化膜有关。
- 李凝黄健萌马继杰曾平王华东
- 关键词:非晶纳米晶晶化动力学耐蚀性能
- 流固耦合模型的适应性POD降阶方法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7年
- 复杂流固耦合结构的仿真优化问题是优化领域的一个难题。其庞大的计算成本需要模型降阶技术来解决,介绍了流固耦合降阶过程中本征正交分解方法的原理,总结了几种适应性POD方法,简述了适应性降阶模型在流固耦合结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情况。
- 林谢昭胡振明
- 关键词:流固耦合模型降阶本征正交分解
- 基于内聚力原理的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接触分析
- 2016年
- 为提高射频微机电开关(RF MEMS SWITCH)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深入了解接触式射频微机电开关接触特性。基于内聚力原理,运用ABAQUS 6.13建立了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粗糙接触表面的接触-分离模型;动态分析加卸载过程中薄膜/基底接触力、接触位移、破坏变形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次加卸载过程中,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存在多次明显接触-分离现象,并伴随着极大的冲击力,而多次激烈冲击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接触性能。在接触过程中,薄膜承受了大部分外载,所受的vonMises等效应力值大于基底受到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界面层损伤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梯型,且其突变点受冲击力影响。
- 黄书伟黄健萌
- 静电微梁器件的降阶模型及其动态Pull-in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微器件的设计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准确仿真其动态特性。以器件中结构件的模态振型函数作为基函数,结合Galerkin映射建立静电-结构耦合微梁器件的自由度缩减模型,该降阶模型能考虑初始轴向载荷、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效应对器件基频及动态特性的影响。在Simulink中建立单模态模型,并对器件的Pull-in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了有阻尼和无阻尼情况下,静电器件动态Pull-in的分叉现象。
- 林谢昭胡振明黄健萌
- 关键词:模态分析静电驱动
- 纳观分形表面建模与分析
- 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微纳观形貌与接触特性直接影响着摩擦接触表面间的摩擦学行为。随着纳米加工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尺寸进入到纳米尺度,使得表面的微观形貌对接触表面之间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更为凸显出来。工程表面结构往往呈现出分形的特...
- 戴煜宸
- 关键词:滤波能量最小化分子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生理盐水润滑下PEEK/WK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6
- 2015年
- 为研究生理盐水润滑条件下碳酸钙晶须含量、载荷大小、滑动速度因素对PEEK/CaCO_3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考察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稳定性,在自制改性偶联剂处理晶须表面的基础上制备了PEEK/CaCO_3复合材料,利用MM-W1A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扫描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晶须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明显,在0.9%的生理盐水润滑条件下PEEK/CaCO_3复合材料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摩擦因数及比磨损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现象;当晶须质量分数为15%左右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达到最低值,同时比磨损量相对最低,复合材料与摩擦副的磨合过程相对平稳,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表现为粘着-腐蚀磨损特征。外加载荷、滑动速度增大,材料的摩擦因数增大,比磨损率增加。
- 李凝黄健萌陈卫增
- 关键词:碳酸钙晶须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润滑
- 与基底接触-分离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动态应力分析
- 随着元器件的尺寸不断向微小型发展,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材料的接触行为,微观上真正的接触并不是在物体表面上,而是存在于一些称为粗糙峰的不连续区域中。由于梁末端与基底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可以比静态接触...
- 高会凯黄健萌
- 关键词:微悬臂梁弹塑性
- 文献传递
- 压电驱动微悬臂梁与基底粗糙面间多次接触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压电原理,在考虑黏着、微凸体间相互作用、基底弹塑性变形及微悬臂梁弹性恢复等基础上,运用ABAQUS动态模拟分析了压电薄膜驱动下微悬臂梁末端与基底粗糙面间的接触。结果表明:每次压电驱动接触过程中均存在数次明显的接触一分离情形,梁与基底在无电压作用后2~4μs内仍出现黏合,分离期间粗糙表面发生小部分的弹塑性变形,其中最大残余应力值处于接触区域边缘;随着压电驱动次数的增加,基底发生塑性变形区域不断向两边扩展,表面间黏合作用增强,影响系统接触的可靠性。
- 黄健萌黄靖
- 关键词:压电薄膜微悬臂梁粗糙面
- 基底与微悬臂梁间接触-分离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将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的接触简化为一理想平面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的接触,在考虑微悬臂梁的弹性恢复、两接触体的弹塑性变形以及粗糙面微凸体间相互粘着作用的基础上,运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微悬臂梁与基底的接触-分离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撞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一般存在2个以上的明显撞击区,每个撞击区包含了形式多样的复杂的次生撞击过程,并且每次撞击力较静态接触力大很多,因此造成的影响很大。其对今后的材料摩擦磨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高会凯黄健萌
- 关键词:微悬臂梁弹塑性变形
- 分子动力学在微/纳尺度接触问题上的应用
- 2014年
-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叙述了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对MD法在微/纳尺度接触问题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MD法在研究微/纳尺度接触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研究微/纳尺度接触问题的方法——多尺度耦合法.
- 黄健萌陈晶晶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