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ASH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田毅鹏张金荣赵俊芳张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社会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社会重建
  • 1篇大众化
  • 1篇大众化进程
  • 1篇地震
  • 1篇都市
  • 1篇灾害
  • 1篇灾区
  • 1篇灾区重建
  • 1篇真意
  • 1篇中产阶层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空间
  • 1篇社会学
  • 1篇实践逻辑
  • 1篇衰落
  • 1篇自然灾害
  • 1篇阪神地震
  • 1篇文化
  • 1篇文明论
  • 1篇西方中心论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作者

  • 9篇田毅鹏
  • 2篇张金荣
  • 1篇赵俊芳
  • 1篇张炎

传媒

  • 2篇东北亚论坛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思想战线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轿车文明对都市社会空间的重塑被引量:3
2007年
作为“流动的现代性”,轿车文明对当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绝不仅仅表现在便利快捷、产业利润、交通拥堵、噪音污染、尾气排放等具体而有形的利害层面,最具实质意义的是从根本上重塑了都市社会空间,并导致郊区的勃兴和内城的衰落、“公共领域”的私有化、城市空间的分化与隔离、“私”空间的流动性等剧烈变动。
田毅鹏
关键词:伦理
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被引量:6
2003年
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启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应该在概括总结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对文明结构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时差”、现代化推进力量、文化变迁与现代化关系等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文明结构比较分析研究是我们理解中日现代化不同命运的重要视角,但我们在比较研究中日文明结构差异时,要注意分析日本社会结构的“自性”,而不能仅仅研究其“类西方性”。在研究时段选择的问题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19世纪下半叶,而应注意进行“长时段”研究。
田毅鹏
关键词:文化
中产阶层郊区化与城市公共文化的衰落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间矛盾冲突最重要的平衡力量和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中产阶层在城市现代社会公共性构建过程中被寄予厚望,但在城市化、郊区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置身其间的中产阶层渐趋封闭,其城市公共性承载者的身份亦有所褪色,对城市公共文化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
田毅鹏
关键词:中产阶层郊区化公共文化衰落
地域力与社会重建——以日本阪神淡路地震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末,以阪神淡路地震为契机,日本学界围绕着地域力与社会重建之关系展开了深度反思,形成了地域力研究的高潮。认为相对于来自地域社会外部的救助力量而言,地域力是一种蕴藏于社会内部的力量。主要包括地域资源蓄积力、地域自治力和民众对地域的关心力等要素,而其具体的构建过程则主要是通过地域社会"协动力"和"组织力"两方面加以展开的。对于深陷危机和灾难之中的社会来说,恢复、激活其地域力乃是其重建和振兴的关键。
田毅鹏张炎
关键词:社会重建阪神地震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0
2007年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空间虽然不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亦未做充分的展开研究,但马恩确曾对社会空间问题给予过特别的关注,并提出过一些极具穿透力的洞见。20世纪下半叶,新马克思主义直面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努力实现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构建了以“空间生产”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分析城乡关系、村落终结、郊区化等当代社会的复杂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亦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整合与交融构建了公共平台。
田毅鹏张金荣
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的新趋向被引量:1
2005年
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20世纪末叶,以世纪交替、人类文明走向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为背景,出现了新的研究热潮,众多学者在比较现代化研究参照系选择、比较研究路向、时段选择、研究单位选择等根本性问题上进行全面反思,使得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向。
田毅鹏
关键词:西方中心论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误区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界定不清,并在初始阶段带有一定的主观功利性以及基础缺乏、动力不足,国家与个人需求的两难抉择等等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对近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使我们科学理性地理解大众化,寻求切实可行的推进路径。
赵俊芳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2
2007年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张金荣田毅鹏
关键词:文明论
东亚“新公共性”的构建及其限制——以中日两国为中心被引量:63
2005年
如果我们把近代以来东亚社会在建立民族国家进程中形成的以“官”为主要承载者的公共性作为东亚公共性的“典型构造”或“旧公共性”的话,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东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背景,中日两国先后出现的见之于NPO和福利政策的非政府、非市场的“新公共性”诉求,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跨越国境的公共性构建活动,则是一种典型的“新公共性”。东亚新公共性的构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进程,其进一步的成长和推进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东亚在直面公共性问题挑战的同时应努力突破欧美中心主义,充分注意东亚公共性构造转换的一系列特殊的制约限制因素。
田毅鹏
关键词:公共性民族国家福利政策
社会重建的真意被引量:7
2008年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田毅鹏
关键词:实践逻辑社会学真意自然灾害灾区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