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0B03)

作品数:28 被引量:349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建张成禄张志斌范成新陈开宁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人工湿地
  • 5篇污染
  • 5篇南四湖
  • 5篇沉积物
  • 4篇污水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湿地
  • 3篇潜流
  • 3篇磷形态
  • 2篇氮磷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溶解氧
  • 2篇水处理
  • 2篇水深梯度
  • 2篇通量
  • 2篇脱氮
  • 2篇潜流人工湿地
  • 2篇浅水湖泊
  • 2篇污染河水

机构

  • 10篇山东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建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济南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辽宁大学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天津出入境检...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煤炭工业济南...
  • 1篇济南市水质净...

作者

  • 8篇张建
  • 5篇张成禄
  • 4篇范成新
  • 4篇张志斌
  • 4篇陈开宁
  • 3篇古小治
  • 3篇柏祥
  • 3篇刘恩峰
  • 3篇靖玉明
  • 3篇黄蔚
  • 2篇邓建才
  • 2篇邵文生
  • 2篇张雷
  • 2篇杨丽原
  • 2篇陈效民
  • 2篇张学杨
  • 2篇高宝玉
  • 2篇于军亭
  • 2篇李锋民
  • 2篇谢慧君

传媒

  • 3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Scienc...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估算被引量:12
2008年
对滇池福保湾沉积物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中溶解性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根据Fick定律计算出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福保湾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以μg·l-1计)分别为:Fe25.53,Cu30.58,Zn221.67,Ni15.93,Co1.91,Cd1.12,Cr19.26,Pb31.08,As9.41,符合国家II类地表水质标准.沉积物-上覆水界面附近水体微量重金属浓度一般都明显高于孔隙水的相应浓度(As除外),根据Fick扩散定律计算出沉积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的年吸附量(以kg计)分别为:Fe3.48,Cu8.70,Zn70.66,Ni4.52,Co0.16,Cd0.31,Cr1.55,Pb12.03,As0.38.
李宝丁士明范成新白秀玲尹洪斌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滇池
人工湿地中脱氢酶活性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脱氢酶活性随季节性温度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基质脱氢酶活性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水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基质脱氢酶活性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3.43μL/(d.g),在1—3月达到最低值0.78μL/(d.g)。系统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与COD去除负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与氨氮去除负荷存在指数相关关系。湿地植物类型对基质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香蒲湿地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高于芦苇湿地。
靖玉明张建张成禄邵文生高宝玉
关键词:人工湿地脱氢酶污染物去除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厂二期工程设计
2008年
为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向沿海排入的污染负荷量,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厂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的旱季规模为8×104m3/d,雨季规模为24×104m3/d,出水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类标准。通过方案论证比较,该污水厂采用A2/O处理工艺。介绍了其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特点及工艺运行参数。
刘晓军秦桂海张学杨张志斌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A2/O工艺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工程设计被引量:23
2008年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入湖河流和湖泊水体污染严重、湖滨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设计了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采用生态滞留塘+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工艺出水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保证了南四湖入湖河水水质,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恢复了湖滨带湿地的生态功能,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张建张波靖玉明康兴生张成禄
关键词:南水北调人工湿地
环境因子对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湖泊沉积物既可充当湖泊水体氮营养盐的汇也可转变为源,本文综述了温度、DO、pH、水力扰动、水生生物、底牺动物等对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很多研究揭示:温度、DO、水力扰动等环境因子对氮的释放影响更加重要。目前有关沉积物氮释放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化因素方面,有必要从生态角度对沉积物中氮的释放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于军亭张帅张志斌王立鹏魏垒垒谭晓波
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环境因子
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中的填料堵塞问题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水力负荷为0.15m3/(m2·d)。研究了该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填料堵塞问题及其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中试系统,在运行两年后,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存在一定的堵塞现象,填料孔隙率最大减少了2.67%。填料孔隙堵塞现象主要发生在该中试系统的前段(沿水流方向距进水点0~5m),其填料堵塞物质主要为无机颗粒物。植物对填料堵塞问题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填料的部分堵塞对该中试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运行第2年氨氮的去除率略有降低,而COD的去除率有增加的趋势。
靖玉明张建张成禄邵文生高宝玉
关键词:人工湿地
化学辅助除磷工艺药剂投加量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试验采用化学辅助除磷工艺处理济南市城市污水,分析不同FeCl3·6H2O投加量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化药剂的投加量。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辅助除磷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的除磷工艺。在FeCl3·6H2O投加量为22mg/L时,化学辅助除磷工艺在进水含CODC200—280mg/L,TP3—5mgL,NH3-N36—42mg/L,SS110—15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TP、NH3-N和SS含量都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边兴玉王文超张志斌张华陶俊杰康兴生郝春红张健
关键词: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
影响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主要因子被引量:19
2008年
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主要受沉积物磷含量及其形态所决定,而环境因子通过影响磷的形态转换及分布,可以显著地间接影响磷的释放强度及释放量。本文综述了pH、照度、DO及Eh、水力挠动、温度、水生生物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形态转化及释放量的影响。目前有关沉积物磷释放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化因素方面,有必要从生态角度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张学杨张志斌李梅于军亭邱靖国张建
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磷形态
水枝锦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以水枝锦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成水枝锦活性炭,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水枝锦活性炭投加量、接触时间、pH和孔雀石绿初始浓度对孔雀石绿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23K、活化时间为1h条件下,水枝锦活性炭得率为36.7%,比表面积为1223m2/g;在298K、孔雀石绿初始质量浓度为250mg/L、接触270min条件下,水枝锦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0.5g/L,适宜pH为7~12;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水枝锦活性炭静态吸附孔雀石绿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为投加粉状活性炭的吸附池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中孔雀石绿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张建陈素红张成禄邱宪锋孙丰凯徐景涛
关键词:孔雀石绿热力学动力学
水深梯度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湿地植物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对于湿地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南四湖湖边滩地上的人工修复湿地中开展水深梯度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生长的影响研究,试验观测水深分别为-10、0、10、20、30 cm共5个梯度.结果显示:随着水位的升高,1)荆三棱的株高、基茎、叶长和叶宽均有所增加,当水位大于10 cm时各项指标增加更为显著;2)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而根茎比则逐渐减小,水位为30 cm时的生物量和根茎比分别为-10 cm时的2.67倍和58.15%;3)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水位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4)叶绿素荧光方面,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在0.75以上,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分别呈现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水位条件下(-10~30 cm),荆三棱的生长没有受到水深梯度增加的显著影响,相反表现出随着水深的增加而生长更好的趋势.可见,在试验设置的水深梯度范围内,相对较高的水位有利于荆三棱的生长,因此在湿地管理中应控制适当的高水位以利于其种群的生长和稳定.
柏祥陈开宁古小治黄蔚陈效民
关键词:水深梯度叶绿素荧光特性湿地植物湿地修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