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6B03-2)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锋惠史彦江吴正保俞涛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枣棉间作系统枣树的补水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为同时满足新疆枣棉间作系统中枣与棉花的需水规律,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提高枣产量。在棉花播种至开花前不需灌水的情况下,对间作地枣树进行补水,揭示枣与棉花的产量、效益差异,以期为新疆枣棉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枣树萌芽期(4月下旬)和初花期(5月下旬)对枣树行补水,设置试验方案为补水1次、2次、对照(不补水),重复3次。生长季节定期测定枣树生长量,枣果成熟期测定标准枝的坐果数、单果重、产量,并测算间作棉花的单产。【结果】补水1次与2次后,枣树新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灌水次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补2次水的坐果数略低于补1次和对照,但单果重和产量却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不同处理间棉花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棉间作系统中,应对枣树的萌芽期和初花期分别补水1次。这对提高枣树的生长、结实及产量非常有利,而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没有影响。
- 宋锋惠俞涛卓热木.塔西史彦江吴正保
- 关键词:补水
- 枣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通过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对不同枣农间作类型:枣麦间作(3 m×4 m,2 m×6 m)、枣棉间作(3 m×4 m,2 m×6 m)系统小气候方面的研究,以期完善枣农间作理论,为新疆枣农间作模式的优化及间作物的选择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Vantage Pro2自动气象站和KS4000手持气象站观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使用WQG-15地面温度计观测地温。【结果】不同类型枣农间作系统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类型中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不同间作类型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枣麦间作3×4(m)<2×6(m)
- 史彦江卓热木.塔西宋锋惠俞涛吴正保哈地尔.依沙克
- 关键词:枣麦间作小气候光照强度
- 枣棉间作生态系统内根系和棉花产量分布及土壤养分时空变化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提高枣棉间作系统内肥料管理水平,在棉花不同物候期,测定系统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棉花生育进程基本呈增加的趋势,且枣树西侧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东侧,并且0
- 宋锋惠吴正保史彦江
- 关键词:时空异质性土壤养分根系密度
- 枣棉间作对棉花产量和光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枣棉间作系统内的光环境特征,以及棉花产量的水平分布特性进行研究,为合理调控枣棉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棉花现铃期,通过TPS-2光合仪和LAI-2000冠层分析仪,分别测定棉花冠层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以分析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距枣树距离的增加,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呈递增趋势;(2)枣棉间作系统内棉花产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枣树西侧的棉花产量高于东侧。【结论】在枣棉间作系统内,枣树和棉花的间距应保留1.2m左右,且行东间距应适当宽于行西,即可有效改善系统内棉花光环境条件,降低系统内光的竞争。
- 宋锋惠吴正保史彦江
-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