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011)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红敏陆淼菁陈越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
  • 2篇公平
  • 1篇碳交易
  • 1篇碳交易市场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交易
  • 1篇排放交易
  • 1篇配额
  • 1篇节能
  • 1篇节能减排
  • 1篇交易
  • 1篇交易市场
  • 1篇不公平
  • 1篇不公平性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陈红敏
  • 1篇陆淼菁
  • 1篇陈越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进的产业碳关联系数及应用——以上海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投入产出分析中重要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被引入到我国的产业环境关联研究中,但采用的计算方法却多是存在缺陷的传统公式,对指标的政策意义解读也有待深入.在梳理2项指标前沿发展的基础上,以部门最终产品构成系数为权数,改进了表征产业碳关联的碳影响力系数和碳影响诱导系数(代替原碳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指出前者主要对应产业政策,对部门划分水平较不敏感,而后者主要对应节能减排政策,对部门划分水平较敏感.将改进的指标应用于2010年上海市,结果表明,其产业政策应扶植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重化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转型,逐步淘汰多数传统中低端制造业,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实施部门则应扩大到部分高能耗服务业.
陈越陈红敏
个人碳排放交易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4
2014年
个人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个人的总量交易政策工具。不同于上游的总量交易以及碳税等政策工具,个人碳排放交易因其能够推动个人直接参与碳减排而受到关注。鉴于碳排放总量覆盖范围、碳排放权分配以及清缴方式的差异,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个人碳排放交易在政策公平、效率和效果方面有不同表现,而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在上述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基于人均排放进行配额分配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更能体现个人在碳排放权方面的平等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即使考虑不确定性,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成本远高于上游的总量交易系统。如果仅仅考虑减排本身的收益,可能不足以覆盖其成本。因此,个人碳排放交易激励公众参与减排行动所能带来的其他政策效果的探索和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通过对个人碳排放交易执行方式的细致研究发现,个人碳排放交易并不必然激励公众直接参与减排,公众的参与是与方案的具体设计直接相关的。因此,更为具体的方案设计,包括考虑各种市场主体潜在反应基础上的政策设计是未来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评估的研究基础。而政策设计需要在激励公众参与和成本控制、效率与公平间不断权衡。此外,对于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成本边界的设定、对不同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累退性的比较、对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与其他能源或环境政策交叉性的评价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红敏
关键词:公平
中国建立基于强度限制的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推进需要依赖市场机制的配合。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以及国家的碳强度减排承诺,中国有必要建立基于强度限制的碳交易市场。不同于总量交易,强度交易在指标设定、交易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强度交易市场发展的梳理以及对强度交易特点的研究,结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工作特点,分析了我国建立碳强度交易市场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陈红敏
关键词:节能减排
碳排放不公平性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控制成为趋势,而碳排放公平性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不公平问题的研究做了系统梳理。从研究方法上来看,Gini系数、Theil指数、Kakwani指数、变异系数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并且不同方法间可以相互补充,其中Gini系数和Theil指数目前应用最广泛。实证方面,当前碳排放不公平性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层面,即国际或地区间碳排放不公平性、人际碳排放不公平性以及代际的碳排放不公平性。研究结果显示,各层面碳排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收入差距是造成国际和人际碳排放不公平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发达国家和高收入者率先减排应当成为碳排放权分配的主要原则。显著的代际不公平则反映当前承担减排责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紧迫性。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区间碳排放不公平的探讨,在我国,除收入外,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也是影响地区间碳排放不公平性的重要因子,因此,应对国内碳排放不公平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本文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碳排放不公平研究的可能方向。
陆淼菁陈红敏
关键词:碳排放不公平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