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810)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梁诸英更多>>
相关机构:安庆师范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明清
  • 4篇徽学
  • 3篇明清时期
  • 2篇玉米
  • 1篇玉米经济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植
  • 1篇灾害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应对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性
  • 1篇水灾
  • 1篇唐宋
  • 1篇唐宋时期
  • 1篇棚民
  • 1篇自然灾害
  • 1篇租佃
  • 1篇租佃关系

机构

  • 6篇安庆师范学院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梁诸英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史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僧侣修行“虎灾弭息”状况及生态性解读
2013年
高僧传记资料对中国僧侣修行僧虎二者之间关系的记载,极少量的情况是高僧为虎类所伤害;主要的是"虎灾弭息"等和谐相处关系,包括虎不为害、使令虎类、驯养虎类等。佛典对僧虎和谐关系的解读主要是宗教性的,从而起到了对神灵存在及修行感化作用论证的作用。通过对传记资料的分析,我们仍可以对僧侣修行过程中"虎灾弭息"等僧虎和谐关系作生态性解读,此时期高僧修行对虎的生存空间侵犯不大,有助于僧虎之间和谐共处。
梁诸英
关键词:唐宋时期高僧
民国时期皖南玉米种植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民国时期皖南玉米种植有发展的态势,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若从农家经济来看,玉米种植也是皖南农民民食的重要保障,并影响着农民日常生活形态。这些状况的出现,与皖南山地广布的自然特点、粮食紧缺因素、租佃制度等因素有关。
梁诸英
关键词:民国时期徽学玉米种植
明清时期徽州荫木砍伐及地方社会应对被引量:4
2013年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重视对坟山荫木保护,但坟山荫木遭非法砍伐的情况仍不时发生,这不仅影响徽州的地理景观,也冲击了徽州地区的风水意识。探讨徽州地区坟山荫木遭砍伐的原因及地方社会的应对,能丰富徽学研究,还可以为基层社会运作方式提供一个鲜活的样本。
梁诸英
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学
清代徽州玉米经济新探——以文书资料为中心被引量:4
2014年
现有关于徽州棚民的研究大多注意到棚民垦殖玉米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以及地方社会的禁止性措施,但难见对清代徽州玉米经济实态的系统考察,对文书资料利用也很少。资料显示,在清代徽州农村社会,玉米种植并没有做到令行禁止,玉米实物租大量出现,反映出民众对玉米这一粮食种类的认可。清代徽州玉米垦殖收益的分配方式颇为多样,一些山主通过出租山场可获得大量玉米实物收益。此外,清代徽州地区玉米种植虽然对山地生态有所破坏,但也有促进林木种植的一面,这在以往研究中未受到关注。
梁诸英
关键词:棚民租佃关系生态环境徽学
明清时期徽州的水碓业被引量:5
2013年
此前,学界对于传统时期水碓业的研究相当有限。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包括民间文书在内的各类文献,对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水碓业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水碓的作用、交易以及管理等诸侧面的问题,从中可见,水碓在徽州当地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碓的出卖、典当,还起到了缓解农民经济困窘状况的作用。不过,水碓业的蓬勃发展,有时也与水运航道、农业灌溉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梁诸英
关键词:明清
明清徽州林木盗砍事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现有关于徽州林木的研究大多注意到徽州山林经营、林木保护及地方社会应对等问题,但难见对明清徽州林木盗砍现象及原因的系统考察,对文书资料利用也很少。系统梳理了契约文书资料后,揭示了徽州文书对林木盗砍现象及原因研究的独特价值。资料显示,在明清徽州的农村社会,林木盗砍对农家经济、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其原因值得深思。明清徽州林木盗砍既有人口激增的背景,也与人口流动趋于频繁有关,并且,在明清时期徽州逐利民俗的大背景下,徽州人的贪图小利以及棍徒横行等因素也加重了徽州林木盗砍现象。这些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并未得到关注。
梁诸英
关键词:明清徽州文书
明清时期徽州水灾与徽州社会被引量:9
2013年
徽州地处山区,易遭水旱灾害。水灾以明后期至清代为严重,清代中期大规模山地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灾的破坏力更大,从而对徽州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水灾冲毁农民房屋和田地,威胁农民的生存,并损毁大量公共设施。徽州山洪频发,致使泥沙俱下,受冲击田亩被泥沙覆盖,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针对"砂积田亩"问题,地方社会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探讨水灾对明清徽州社会的影响,可以深化对徽州地方社会某些问题的认识。
梁诸英
关键词:徽学徽商水灾自然灾害徽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